局外人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 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读书心得,局外人读书笔记
奕远0 分享 时间:

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爱情,事业,金钱等等。我们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像母亲下葬时候要恸哭,娶一个女人时候要说“我爱你”,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就会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抛弃的。

在社会抛弃了默而索,默而索也同时抛弃了社会。虽然生活在社会中,可是价值观游离在社会之外。默而索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否认永恒,但是也不为永恒做一点努力,是一种含糊的态度。当大家都这样解释世界的时候,默而索却要另外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难免成为局外人。

生存的无奈,往往在于精神往往和肉体的分裂,人和社会的背离生之无限渴望和死亡无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就显得就很荒诞。

小说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阐释很好,但是我觉得作者还是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么?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因素,一个人的生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局外人读后感4

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母去世。明日葬礼。敬告。”这等于什么也没说,也许就是昨天。

主人公默尔索随即去办理母亲的后事,他请假,长途跋涉来到敬老院。守灵过程中他不想看母亲最后一眼,全程也很冷静沉默的样子。他喝咖啡、抽烟、与人聊天和睡觉休息。

葬礼的第二天他与玛丽相遇,一起去游泳、看喜剧电影、滚床单。

生活回归正常,默尔索与朋友雷蒙去海边玩遇到了朋友的仇家大打出手,稀里糊涂的杀死了一个人,锒铛入狱。

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和律师都把关注点放在默尔索是否是个好人而争辩着,完全把默尔索置身在外,最后根据默尔索“没有在母亲去世时表现的无动于衷,随后和玛丽寻欢作乐,连开五枪杀一个人”而被定义成一个毫无道德人性的杀人犯,最终判下死刑。

故事的最后,是默尔索心中的独白,也是最令人反思的地方。

以上,就是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

根据我的描述,你是否也认定默尔索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呢?如果认同的话,那你就和书中的法官、群众无异了。

默尔索的种种怪诞行为乍一看难以理解,但事实上,他才是活得最洒脱、最充实、有着深沉本真追求的人。

他并非对母亲没有感情,只是不愿意强迫自己通过做戏而表现出我很伤心。并且,他认为死亡是无法逃离的必然环节,母亲的去世算不上什么坏事。尽管形式上他的表现不符合孝子标准,可还是在灵魂深处敬爱母亲的。

01本质

人类终有一死,却又总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人类的命运本来就是荒谬的、孤独的与痛苦的。人类唯一的自由就是清醒地活在这样的世界当中,拒绝盲从和虚伪。

02态度

默尔索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保持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从一开始就认清世界的荒诞虚伪,所以他保持沉默的态度。他和人们保持距离,他不屑于迎合道德规范。

当玛丽问他爱不爱她的时候,他明明知道女友想要的答案,可他依然毫不隐讳地否定;雷蒙热切地询问他能否和自己结交,他也只是淡淡的回应着;老板对他寄予厚望,要他担当要职,他仍不肯委屈心灵,阿谀迎奉,而是立马拒绝;在法庭上,律师要求他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让他承认为母亲的去世感到悲痛不已,莫尔索却认为没必要撒谎遮掩什么,直言不讳;检察官批判他“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他也没有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护,反驳这些不公正的指责;最后神父为他做临终的忏悔仪式,他却说“我不相信上帝”,并且坚持称没有对某件事真正悔恨过。在得知不公正的死刑强加于身后,他认为自己一直是幸福的。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天性,但是默尔索却不以为意,摆脱了死亡对他的困扰。

03选择

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但是默尔索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他不崇拜任何精神偶像。于是不论神父怎样耐心劝导他皈依基督,虔心忏悔,他却不肯服从,并且坚信自己没做错什么。

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人的命运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挟着的,要么异化,要么坚守,于是,想做个真诚地忠于内心的人还是做个随大流的人,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面临的选择。

作为个体,在面对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更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既不能完全的退守本心,又不能彻底的随波逐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不如默尔索。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是指默尔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04反抗

默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沉静冷漠,实则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默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默尔索的自由是否定上帝后的自由,其结果是由自己承担行动的责任,从而以挑战的姿态对抗这个荒诞的世界。

他的自由和反抗逾越了人们划定的框架,因而成了茫茫大众的局外人,成了世俗眼中恶贯满盈的罪人,尽管他平时安分守己,与世无争,没有什么危害极大的行径。可是社会通过法庭所追究的,并不是他的杀人罪,而是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这个社会现存秩序的威胁。法庭的审判表明了社会对默尔索这样一个不遵守既定规范、而又拒绝同社会、宗教妥协的“怪物”,从肉体到灵魂都要彻底毁灭的决心。

05意义

死亡前夜,他第一次敞开心扉,他觉得自己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他至死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默尔索意识到世界没有意义,没有出路,认识到世界对于人的种种欲望漠不关心,认识到人同世界,特别是人同社会这种不协调乃至对立的关系。他热爱自然,渴慕自由,珍惜每分每秒,完全靠着自己的理性与实践精神支配着一切行动。

经过这场盛怒,我就好像除净了痛苦,空乏了希望,面对这布满征象的星空,我第一次敞开心扉,接受世界温柔的冷漠。感受到这世界如此像我,总之亲如手足,我就觉得自己从前幸福,现在仍然幸福。为求尽善尽美,为求我不再感到那么孤独,我只期望行刑那天围观的民众都向我发出憎恨的吼声。

局外人读后感5

真相总是包裹着谎言一同到来。我的朋友,我需要你友情的支撑时必须接受你的困扰;我的爱人,我需要你爱情的抚慰时必须接受你的无知;我的家人,我需要你不计回报的付出时必须接受你的固执;我的老板,我需要金钱来自我立足时必须接受你的世俗。在我接近这些真相之后,我总是取舍利弊,然后在你们的游戏中败下阵来。我了解作为胜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助、孤独、贫困、死亡。于是我每次都选择了妥协,用谎言来让游戏变得简单。但每次处于真实与虚无之间的时刻,我总试图寻找些什么,以期待能离真相更近一点。

加缪的《局外人》讲的故事很简单,主人公默尔索在乡下养老院的母亲死了,他回去守夜时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感情,并且在葬礼上也没有哭泣。之后在和朋友的一次海滩出游时意外用枪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被判了死刑,并拒绝接受神父的忏悔。在整个人生包括对待自己的审判时也一直表现的像个局外人。

在尝试理解《局外人》之前,我要说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前两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要求我去看望在上海医院住院的大姨,大姨第二天要做手术,而我妈在苏州老家,家里也在装修,无法脱身,于是要求我去看望。我听了后心里不大乐意,这当然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但我开始分析,大姨是我妈的姐姐,姐妹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且有很多共同回忆。其次按乡下的规矩亲戚有人生病要去看望,那么做手术之前她当然要来看望,但她来不了,于是让正好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去看望,十分合情理。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我得为这情理去做一件我不感兴趣的事,我个人不是很在乎情理。从我这方面来说,小时候大姨对我很亲,但长大后我常年在外读书工作,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逐渐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第二,这世上每天都有人生老病死,很多事情都应看淡,这世上的大多数事情与我无关我也不感兴趣去参与。第三,我同很多当代青年一样处于一个断层的环境中,我并不把亲戚当成我至关重要的人,我很难倾注起和我妈一样的情感。于是被要求看望这件事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事,一个道德上的负担。但我妈是我至关重要的人,而大姨是她至关重要的人,所以我理解她,于是我买了水果,包了红包,决定去医院。去之前我路过女朋友那给她送西瓜,她想一起去但被我拒绝。她看我只买了葡萄和荔枝,还是简单的塑料袋装着,就建议我买个水果篮,或者至少买些橙子搭配,显得颜色好看。我心想水果篮好看但不好吃,而且大姨手术前不能进食,买的水果大部分是陪床的人吃,那买当季的水果性价比更高。诚然,我不喜欢形式主义,对于这套规矩显得也很生疏,但我女朋友当然希望她的男朋友八面玲珑,在社会上多方面能吃得开,但这种要求使我为难。我和默尔索一样在成了社会规则下的矛盾体,我并不想参与人们规定的很多游戏。但我在去之前还是买了橙子,因为我觉得她说的颜色搭配的话有道理。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不在隐射什么,只是以我浅薄的人生经历来感受默尔索的情感,我的故事也远没有默尔索的那么鲜明又有特色。默尔索在自己的人生中一直是个局外人,他认为很多事情怎么都行但同时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在这种距离中他既无法体会到自己真实的情感,也没有获得灵魂上的净化。包括参加妈妈的葬礼,和玛丽的恋情,老板安排出差工作,甚至最后对于自己的死刑的审判。他接受自己平淡的人生又不想参与社会制定的游戏,像个局外人一样将自己的感情绝缘,自己的人生似乎是处于一种荒诞和虚无之间。而他最后接受死刑也是因为“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已度过的岁月更真实”。

我时常会产生相似的想法,脱离了生活觉得人生很多时候是无意义的。追求金钱、爱情、名誉、信仰的人生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追求自己的欲望。只有某一刻追求的真相让生命在宇宙中的此时此刻闪耀出富有生命力的光。我并不是批判和否定追求欲望的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每个人选择不同。追求这些东西无疑会获得幸福的感觉,但有时候获得太多也会成为人生的枷锁,让人畏惧无法决绝。人生就是一个大混沌,在这些追求中搅拌缠绵,蹉跎光阴。

默尔索是个最没英雄主义的英雄,他认为人生怎么都行,却在自己荒诞的人生中寻找真相,为此他拒绝形式,拒绝教条,拒绝情感,他以一个平凡人的姿态活着,最后却同世间所有的荒诞做斗争。他是个可悲的人,无法在人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时刻感受着荒诞,人们发现了他的异常后开始排斥他,用参加母亲葬礼不哭泣这个理由判了他死刑,他又有着一个可以被摧毁的肉身,只能接受别人安排的死刑。同时他又是个英雄,他在荒诞中追求真理,既然人活着要做选择,忍受荒诞,拷上枷锁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并且最终都会死。那么他最后选择了一种确定——死亡,就可以拒绝荒诞,挣脱枷锁,追求“绝对”和“真实”,他抓住了他所认为的真相,这让他超脱了平凡人成为英雄。

“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道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他挣脱了约束,于是人生的一切事情,又有什么要紧呢?默尔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重新拾回了对世界的感受,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但这一切在知道他认为的真相后,又有生命要紧呢?

“Nothing really matters...”有首歌这么唱道。

“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些再少一些,我希望我的生命短一些再短一些...”有句话这么说道。

人生朝露,冷暖自品。如果非要说人生意义在哪的话,我想应该是在追求意义本身吧。

局外人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大国外交观后感作文800字

白鹿原读后感范文700字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榜样讲党课》观后感

武汉日夜观后感作文

大学生电影芳华观后感范文

2020党旗飘扬筑牢红色防火墙观后感5篇

《榜样5》专题节目观后感学习心得10篇

儿科观后感600字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500字

童年读后感700字初中

11960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