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读后感
陈翠0 分享 时间: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1

我很喜欢书的装帧,风格一如林达以前的书一般,后面是可爱的特莱津孩子的画作,很简洁,但整个封面却给人异常厚重的感觉。或许,看到林达这两个字,就觉得你在这之后的若干个小时里会被牵入到一段复杂深厚的历史中去,让你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意外的产物,作者也说这更倾向于说是一本“青少年儿童读物”,但它探讨的主题又远远的超过了一般青少年儿童所能理解的范畴。

特莱津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几近衰落,但纳粹把这里当成了一个秀场,把犹太人驱赶到这里,甚至还有个犹太人委员会负责管理数万犹太人。

这个在纳粹看管下的,给世界舆论装装样子的犹太人社区里,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他们不愿意看到如此悲苦的现实影响到孩子的心灵,所以轮流教他们唱歌,写诗和画画,而这些画作被偷偷藏在隐蔽的阁楼等地,才在战后重新被发现,连同那些孩子创作的诗歌,被一起保存在了博物馆里,本书的图片就全是由捷克犹太人博物馆提供的。

在艺术家们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绘画作品和诗歌,并且几乎每幅画上都写有小作者自己的名字,也正因为此,林达才能透过历史的魔镜,看到在那个被困的年代里,生活困苦的犹太人,处于集体被羁押状态的犹太小孩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我们可以很细很细的对照着画作上的名字,看看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最后有发生了什么悲惨的故事。

是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的故事都是悲剧的,大部分孩子和特莱津的大部人一样,都在1944年,德国转入全面失利的时候,被一波一波的送到奥斯威辛,开始他们数十个小时的死亡之旅,而那些创作了可爱画作的孩子,也大多死于此。孩子们不能参加工作,对纳粹来说意味着利用价值更加的少,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深入人心的德国和德军占领区,人们自然的认为,这是在帮上帝淘汰弱势人群,优化整个人类种族。

一个叫Zdenek Ornest的孩子在诗歌里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

当我最终醒来,带着一颗沉重的心

我饥肠辘辘,我哭了

想到我现在必须放弃所有的希望

我希望自己睡着,睡着,只是睡着。

面对残忍的现实,或许很多人都愿意像Omest一样,沉沉的“睡着”,不用考虑自己如果果腹,如何才能逃脱这个悲苦的世界,而这一切悲苦命运的原因却只是因为自己是一个犹太小孩。

一个叫库尔特的小孩创作了一幅画作,宁静的乡村房屋,和谐安宁,但在不远处却是一道火,大火是将吞噬房屋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够查出的是,1944年,在他还没有过自己第10个生日的时候,就被纳粹杀害了。

人类历史的悲剧似乎一直在重演,我们一直在说向往自由,陈胜吴广要的不就是自由吗?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不那么自由,所以我们觉得自由的可贵,所以我们才觉得自由是美丽的东西,希望什么都要像自由一样的美丽。看着这些可怜的富有才华的犹太儿童,我们会由衷觉得人性有时是会变得黑暗的,并且通过一定的舆论,成为很多人赞同的东西,他们被遮蔽,被迷惑或者心甘情愿的相信,相信雅利安人是优等的,犹太人是卑劣的,是应当被灭族的。

说什么都是后话,都早已晚了,只是希望历史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2

即使生活中乌云满天也并不可怕,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金边,那是太阳拖过来的光芒,告诉人们,总会有阳光普照的一天。

《像自由一样美丽》一书描述了在纳粹迫害下的犹太人的生存状态,但他关注了一个特别的群体--儿童,并通过儿童群体描写了在集中营中生活中与之息息相关的一个群体,在此我们简单的称为“大师”群体,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在各自的领域中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正式他们的存在带给了孩子们另一片天地。

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在特来津的集中营,根本没有自由,更没有美丽。自由于人类而言,像空气一样,当你拥有的时候也许并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但一旦失去却发现难以为继。犹太集中营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根本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儿童成长所需。“大师”们的存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片“沃土”。他们极力的保护着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依旧能接受精神的熏陶,点亮他们他们看见美丽的眼睛和心灵。他们为孩子们排练儿童歌剧,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自己的刊物。歌剧《布伦迪巴》至今仍在演出。“仇恨是自然发生的,很快地,它就会堵住孩子们的胸膛。在这样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保留一双正常的眼睛,任然能够看到和理解什么是美,引导他们保留爱的能力,把这样的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田,期待它慢慢地萌芽和生长。”

他们穷尽各种可能,将自己所学所思传给孩子们,使得孩子们因为这扭曲的时代而扭曲的心灵得以慰藉。他们借用音乐剧表达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借用诗歌和画作疏导心中的郁结没记录这一段残酷而真实的历史,表达对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由、美丽的想象。他们的存在对生活在特来津的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存活下来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他们后半生能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有些人注定就是不平凡的,纵使他们的一生像流星、烟火般短暂,却也如同流星划过天际般绚烂,烟火绽放般炫目。

弗利德在这群特殊的“教师”中尤为亮眼和独特,也许是由于我自己对她偏爱,也觉得作者对她尤为喜爱。在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描绘她的生平,描写她如何教导孩子,并通过孩子的口述讲述了她对孩子们的影响。作者还特别写了一段作者自己对弗利德的认识。她似乎并未收到特来津地狱般生活的影响,她没有记录哪里的生活,依然在画着花卉、人物和风景,带着孩子们构筑着宁静的世界。

书的第二部分是书的主题部分,即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孩子们的作品和诗歌。作者将同画作表达主题相近的诗歌同画作放在了一起。课件,作者用心的体会着每一副作品。这些画作大部分颜色鲜艳、温暖,可见,信仰的力量,对善和美的渴求孩子们并没有失去。

全书,我并没有看到对于残酷、血腥画面的描写,也并未控诉、痛斥纳粹的惨无人道,却别有一番力量。在令人窒息的生活状态下,看到、读到的尽是希望、善与和平的主旋律,他们就像是乌云边上的金边,看到他们,我们就知道太阳就在乌云之后,我们总会和它相见。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3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诗句出自一位犹太少年之手,他叫Mif。整整七十年前,他在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特莱津集中营里写下我永生不得感受的痛苦和恐惧。

和Mif在同一片烟囱房里背对死神的孩子还有一万多个,他们用画和诗陈述希望,拜托噩梦,填补勇气。其中些许作品被《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一书引用。

烟囱房,火车,花草树木,在孩子们的画作中一再出现。

活着,等待,家乡,在少年们的诗句中最常被运用。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比如卒年九岁的Erika,她把拥挤不堪的房间画得异常空旷——架子床被推倒远远的墙边,画框高悬墙上,画面近处是三支花插在绘有爱心的花瓶里,旁边有一盆果子。这个小女孩在一幅画中放大了心里的渴求和恐慌,并把现实和梦境颠倒。画里那个现实中的她坐在架子床下铺孤单沉默地望着花瓶和画外,作画的她则是梦里的她,可以把现实推远,亲近芬芳生命。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颤栗活着的孩子,用未经润色的笔触和文字诉说。一个孩子说,“爹爹,快点来/而且看上去显得快活点/您不高兴的时候,妈妈就很伤心。”女孩Eva问,“还有多少个夜晚/我们要住在这里?/我不知道/只有上帝有数”。还有一副画,只有一片蓝天和一横抹草地,那是十一二岁的Hana向往的世界。

没有人会用天赋和勤奋来对这些画作比较高下,每一幅,每一篇,都流淌着撕裂人心之痛。

“假如我也挂在枝头,既然树能开花,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不想就这样凋谢!”

我只能庆幸,此生写不出此般恸心之语。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4

在书的开始部分,对于德国纳粹的起源、发展有清楚简单的叙述。介绍了历史各个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孩子从六岁开始接受纳粹的军国思想,从小培养他们捍卫德国纳粹帝国,建立对犹太人的仇恨心理。

迫害犹太人害怕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他们想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区”作为对外宣传工具,来掩盖他们反动镇压犹太人的行为。在已经被德国占领的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西北六十公里处,有个小镇“特莱津”。这里以前就是捷克国家的一个军事城堡,有很多以前遗留下的军事设施、宿舍。德国纳粹就建立了“特莱津”集中营。表面上在营中有一些犹太人自治的管理,但是都是德国纳粹的恐怖军事化管理。原来只有六千多人的小镇,被改造成容纳六万五千多人的集中营。这里缺乏基本的生存环境,个人行为受管理,缺乏粮食、医疗、健康保证,更没有孩子教育的场所。来这里的孩子有一万多名,只有一百多名孩子幸存下来。

13531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