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2)

关键词: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读后感
陈翠0 分享 时间:

被囚禁的孩子不知道,被关押在这里的还有一流的犹太艺术家、学者。面对恐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生存环境,这些学者、教授、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一点智慧为孩子争取较好的生活环境。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有限的自由活动时间,同时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给失去教育的孩子进行引导、各种教育。

优秀的音乐家汉斯.克拉萨指导孩子排演歌剧,他和其他艺术家们共同努力下,最终在特莱津集中营上演了《布伦迪巴》,这是一个简单的善良战胜邪恶的故事。今天的人们发现身为囚徒的音乐家,依然长着幻想的翅膀,甚至有着二十世界现代音乐的审美感觉。

凡特.艾辛格教授也是一名男孩宿舍管理者,他特有的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各种创造力。他带领不同观点的教授、学者悄悄地给孩子们作讲座。在纸张都严格管理的集中营,他指导孩子们办了一份地下杂志。里面有孩子们写的文章、诗歌等。让孩子们坚强承担自己的苦难命运。这些杂志被一直保藏安全地方。二战结束后又经过多人的努力才被人发表。

最引人注目的是叫迪克.弗利德的女艺术家,她当时已经是著名的艺术家。但是她来到特莱津后,她利用一切机会避开纳粹的管理者,组织男、女宿舍的孩子们进行绘画。她不光是想教给孩子绘画的技能,而是想让孩子通过绘画,像一个正常孩子的心理一样去观察自然,表达内心精神,将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从心理上走出集中营的压抑严酷环境。

这本书后面的画作都是她的教导的孩子的画作。单纯看一幅幅画作没有特殊之处,很多画都是幼稚简单的。但是作者每幅画作的背面书页中,有小画家的介绍,画作的内涵,还有一首诗歌补充画作意境。看着特殊时期的作品带着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有些画作构图、色彩、表达内心都比较有艺术水平,读者能看到弗利德启发教育的成果。

作品几次提到一个小诗人哈努什.哈克布尔克创作的诗,他的诗作语言表达准确细腻像是一名成熟的诗人,诗中时常流露出孩子的丰富神态。可贵的在那么严酷的环境中小小年纪的他,诗中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气魄。令读者感叹哀伤他的不幸命运也喜欢这个不凡的小诗人。

书中故事让人悲伤难过,同时向读者展示犹太人的自强不息坚韧的品格。那些艺术家的事迹让读者进一步解艺术的启蒙作用。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5

从捷克首都,那个美丽的古城布拉格,再往西北方向走六十公里,就是特莱津。这里原来是一片风景秀丽的山区,叫波希米亚山。1780年,国王约瑟夫二世,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保护布拉格,就在这片山里建立了一个军事要塞。国王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要塞,它从此被人们叫做特莱津。和平时期,军队撤离,特莱津成为一个普通的小镇。而在纳粹势力肆意扩张和碾压人权的年代,这个普通小镇的命运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囚禁犹太人的集中营。从此,捷克小镇特莱津变成了德国集中营“特莱西恩施塔特。

在德国,打着科学、理性的旗帜,积极地鼓吹“种族理想主义”。告诉德国人,德国的大多数民众所属的“雅利安人种”是一种高贵的种族,他们的遗传基因最优秀,身体最健康,智力 最高。而其他种族,都是相对低劣的种族。得到一些德国科学家的配合,使得当时大多数德国人相信,从“人种学”的“科学角度”来看,犹太人是一种最低劣的、甚至是罪恶的种族,整个犹太民族是德国经济灾难、德国政治灾难。

德国的犹太人开始被剥夺财产,房屋,以及出入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权利,而犹太儿童被剥夺上学的权利,凡是六岁以上的犹太人都被要求在外衣的胸前佩戴羞辱性的黄色六角星形的符号,中间有表示“犹太人”的字样。

在迫害犹太人的过程中,最残忍的任务,往往是交给年轻人去做的。德国的孩子们,从六岁开始,就被要求 加入“少年队”等纳粹儿童和青少年组织,那些阻挡他们加入的家长要被判刑,甚至国家有权夺走他们的孩子。这些雅利安种族的孩子们本来还来不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又渴望着被接纳为一个“光荣集体”的一员,所以,很容易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于是,少年成为纳粹手中最有力的枪杆。

起初,冲锋队正在迫害的犹太人,是他们自己国家德国的国民。但随着形势变化,1938年九月三十日,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以期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这个协定的意思是把欧洲的一个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这就等于是,你不要攻击我们,你去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你去侵略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会干涉,我们不管。堂堂的欧洲大国,把自己弱小的邻居,当作兔子,送到了的鹰爪之下。一年以后的1939年8月,苏联也以同样的方式,出卖了波兰。他们希望将祸水引向别家,自己就安全了。于是,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爪牙伸向了捷克斯洛伐克、伸向了波兰。

1942年2月开始,纳粹开始勒令犹太人离开家,他们将被送往集中营。

捷克斯洛伐克的特莱津被德国人打造成了“作为礼物送给犹太人的城市”。为了控制住犹太人当中知名人士对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大批犹太政治领袖、科学家、建筑师、艺术家都被送到了特莱津,过上了所谓“犹太自治”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被剥夺了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编号;六万五千名成年男女、孩子、老人都被拥挤地关押在原本只能容纳六千人的小镇里,睡在肮脏不堪的地板上,食物、药物、生活用品、甚至水合新鲜空气都是缺乏的;但对此,犹太人没有任何抱怨的权利,起初为掩人耳目而设立的代表民意的犹太人委员会更是形同虚设。

集中营里,孩子是特殊的存在。他们涉世未深,心灵纯洁得如同白纸,但是小小年纪,烙在他们纯净眼眸里的景象却是死亡、是荷枪实弹的看守、是亲人的离去、是世界的恶意。

特莱津的孩子又是幸运的,在朝不保夕的集中营里,他们的美丽心灵被一群人看重和呵护,音乐家、画家、教授们挣扎着把知识、艺术和良知交给孩子,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支撑。汉斯·卡拉萨帮助孩子们排练儿童歌剧《布伦迪巴》、凡特·艾辛格教授为孩子们上着数学、地理、历史、希伯来语的课程,甚至还帮助孩子们办起了一份地下杂志《先锋》;女艺术家家弗里德·迪克—布朗德斯教孩子们画画。他们就像《美丽人生》中充满智慧的父亲,用巧手为孩子编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境。

在作画中,孩子们暂时忘却了悲惨的现实,将自己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抒发在画纸上。在后来被收集起来的集中营里的孩子留下的近四千多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现实的恐惧,但更能看到他们纯洁的灵魂和充满希望的眼睛。

孩子们固执地在画中为集中营的囚室里摆上鲜花,就像和平时代,妈妈在家经常做的那样;他们描绘着集中营里看不到的公园和花朵,憧憬着最理想快活的生活;在画作里,他们把自己画成了天地和河流间的一叶扁舟,渴望着自由远航……

但是这些充满希望和极具天赋的孩子的梦终究被斩断在最美丽的年华。一万五千名曾经生活在特莱津的犹太孩子,只有一百多名存活了下来。

时至今日,当年汉斯·卡拉萨在集中营里为孩子排练的歌剧《布伦迪巴》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被新一代的犹太孩子们歌唱;孩子们在集中营里留下的诗作被谱成歌曲,传诵至今;孩子们巧手绘制的画作也集结成册,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短暂的人生。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不论现实如何悲惨,我们总能在艺术中寻找到慰藉;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沧海桑田,艺术却能成为纽带,让活着的人去走进已逝者的灵魂。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读后感600字以上

读后感高二600字

写一篇五年级读后感600字作文

《飘》读后感600字

2021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左右5篇

放飞梦想读后感600字10篇

小妇人读后感600字

冰心的作品的读后感600字作文

光辉岁月观后感600字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600字左右

13531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