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三体的读书心得(2)
我给出的答案是:不是的,生命的维度靠时间来丈量,我辈青年胸中尚有升腾的火焰!
中学生三体的读书心得4
《三体》获得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这之后,三体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一个接触科幻很少也很晚的人,我也明白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之路甚是崎岖,一向以来,科幻爱好者都处在一个狭小的圈子,有网友评论,圈内人自娱自乐,圈外人不甚了解。这一次,中国科幻最终出了口恶气,三体得奖后,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褒奖,也有不少人评论说三体过誉现象严重,也许这些才是资深科幻迷吧,不是我们这种确定力和鉴赏力欠缺的门外汉。就我个人来说,三体不必须要被捧上神坛,但不得不说它确实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
很多人说三体文笔欠佳,对这方面我个人体会不多,可是对于刘慈欣前辈的想象力,我是真的深深佩服。犹记得四个面壁人提出的躲避三体打击的方法,读一个觉得醍醐灌顶通体透彻,可下一个却又更加出色,让人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我的结论,能够说,每一个都能够单独写成一本书。可是之后大刘却又亲手把这些又都推翻,再一次刷新读者的认识。也许仅有真正的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能够这样毫不吝啬大肆挥霍吧,不像我这样苦心经营细心翼翼,得一点小灵感就欣喜若狂,患得患失却又导致灵感全无。
那场黑暗战争,一个章北海,一个难以忘怀的微笑,他的一声孩子,放佛我就能找到归属感,他对全人类的冷酷和温柔让我感到由衷的心安。网友说,章北海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承担的人,我多想站在他身旁,拍拍他的肩膀,从自然选择号里眺望茫茫宇宙,无言伫立。
还有叶文洁,汪淼,大史,罗辑,云天明,程心,维德,一个个在这场灭绝之战中挣扎的人,像一只只振翅的蝴蝶,呼吸间改变未来,但又仿佛只是时间长河里游动的鱼,改变了流速,却无法改变流向。
我无法用简短的语言去介绍这本书,这本就是一个需要去感受的时空,谁明白自我是第几个哈莫雷特?我人在那里,思想却以光速随蓝色空间号狂飙,感受逃离地球的孤独,永不能再归家,也不再为人。这本书除了科幻,还有其中人物的那种承担的职责感,一个人面壁,孤立全人类,放弃感情,与冰冷的铁壁单方面交流。
当我阅读,走进三体的世界,便完全暴露在那种气氛之下,一种关于全人类全宇宙的感慨。我便对星空充满敬畏,它不再浪漫,而是危机四伏,但实际这也算是一种神秘危险的浪漫。人类对星空对外星礼貌充满遐想,大刘的三体便是讲出了那样一个结局的假设,让我有了一次畅快的阅读体验。
我还没有本事对三体写书评,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三体带给我的欣喜若狂,那些手指摩挲书页的感动,那些重到无法承担的职责。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题记
有人说这篇小说过于单调,就像一条直线。我却认为很好,这种单调充满了科技化和神秘感。
老套的危机起伏有老套的好处,没有经历困难与磨难又怎样成长。
给岁月以礼貌,给时光以生命。
读到那里,我情不自禁感叹起汪博士的乐观执着和对他的崇高敬意。应对如此大的危机,却临危不乱,值得我们学习。
最终,逻辑使用在黑暗深林中暴露位置的方法,以暗黑森林威胁迫使三体人撤退。
我在此悄然感叹,人类的自私自利。
这也引发了我的深思,我想这就是不一样时代,所产生的不一样思想与价值观。
生存本身就没有对错,只要能活下来,便是真理。我们的祖先从食物链中脱颖而出,不是为了让我们安逸的享受,而是创造出许多有利条件让我们更好地生存。
中学生三体的读书心得5
今天再次翻开《三体》的书页,重新走进刘慈欣的科幻世界,故地重游,别有一番风味。给我感触最深的人物不是面壁者罗辑,也不是纳米学专家王淼。而是一个普通人物史强。他是一位警察,也被人亲切的称之为“大史”。在第一版地球往事的开头。他行为粗鲁,对人态度蛮横,从来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但随着故事的深入,我才发现,在这令人生厌的外表下,竟然还隐藏着善良、博爱、坚强和智慧。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对任何事物都满不在乎,但当他的朋友罗辑受到了生命危险,而负责保护他的人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他也会大发雷霆。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他身患绝症时,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仍然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罗辑的愿望。无论别人如何误会逻辑,他始终伴随其左右。坚定地守护他的安全。在三体最危急的时期,人类文明即将被人毁灭,是他首先提出了用王淼专家的纳米“飞刃”去摧毁伊文斯的“审判者号”。在小说的最后也证明他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我敬重大史的为人,在他粗鲁的外表下隐藏着善良与正直,在困难与危机面前。正是他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定以及勇敢,给了别人以无穷的力量。罗辑说,正是爱,让他走过了面壁计划中最艰难的那一段。那我说,他就是人类保留爱的那一粒种子。
中学生三体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