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品三国读后感(2)
三国战乱时期,诸葛亮住在隆中,刘备十分敬仰诸葛亮。曾两次到他家去拜访,但恰好诸葛亮两次都不在,当刘备第三次去诸葛亮家时,诸葛亮正好在午睡,刘备不急不躁,在诸葛亮家门口等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诸葛亮醒了才去迎接。
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我就被刘备那种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感动了。他没有叫诸葛亮醒来,也没有放弃请诸葛亮的决心。我想:“诸葛亮之所以选刘备做他的都督,就是因为刘备有遇事冷静、求贤若渴和虚心接受的优秀品质。”
从这以后,诸葛亮和刘备各显神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起抵抗侵略军。
初中品三国读后感5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小学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收益匪浅。
初中品三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品三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