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傅雷家书书评
金梅0 分享 时间:

读书能带给你们的思考远超于它的创作目的,大家从小就需要阅读,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思想,通过文字传递的意蕴可深可浅,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2022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1

掩上书卷,细细回味那一封封深情的家书,感慨万千!在当时那个我们难以想象的年代,唯有家书,显得尤为珍贵。

爱随着风变牵挂,父子相隔千里,傅聪身在远方,那爱便成信纸与笔墨,越过千山万水,给儿子送去真诚教导,也给父亲带来心灵的慰藉。

这爱,不聒噪。这爱,无纷争。

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动着傅雷亲笔写下这万字家书呢?我想这大概是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吧。不错,如果没有父亲的苦心指点,对儿子的因材施教,那也不会造就如今令中国引以为傲的钢琴巨星了。

人生漫漫长路终有尽头,然而教育和艺术则无穷无尽。傅雷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对于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他劝导儿子:“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单纯的孩子啊,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父亲的话语透过字里行间,使远在海外的傅聪依旧能感受到家父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即使在自己身体衰竭时,也同样谆谆告诫给远在波兰、英国留学的儿子,让他去拜访一些音乐名家,参观博物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傅聪所欣赏的每一场音乐会,他都会大到钢琴家,小到一个音符进行详细地评论,就连演奏的一个手指的起落细节都不放过。傅雷不仅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良师益友。在傅聪出国留学的十二年里,他亲手写下总计两百二十五封信件,平均每十八日就要写一封,频率如此之高。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家书》中精挑细选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都对傅聪的关怀无微不至,让人动容,这大概也是父爱的表达方式吧。

于我而言,傅雷这样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有些残酷。可现实总没错:大器晚成,有待雕琢。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况下,也还是如此。无可厚非的,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为儿子呕心沥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这爱,不表露。这爱,太沉重。

1957到1958年间,那一次令人痛心的____,傅雷曾被打上了右翼份子的旗号,被捕入狱。为了不影响到在国外研读的儿子,傅雷夫妇始终也没有告知傅聪半点实情。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傅雷身上的隐忍和坚韧。假如当年他告诉了傅聪实情,担忧父亲安危的儿子定是会无法专心钻研学业,而不断分心,也不会造就今日巨大的成就了。

在最后一封信中,他说道:“生活中苦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的、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旧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这也大概是“绝笔”了,他是明了结局的,但依旧尽了最后教育的义务。以往的信件中是很少有落款的,此封的最后是“挚爱你们的爸爸妈妈”,甚至都没有亲眼见过自已万般牵挂的孙儿,随即便走上不归路:他们下了决心。

虽然已经再也见不到傅聪,但作为父亲,他的父亲,却从未消逝。父爱像钢铁受到火一样地锻炼,而更加显露出它的刚毅锐利。

这爱,未完续。这爱,来不及。

父爱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接的情感。分隔两地,可我的世界,因你而缤纷多彩。

2022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2

两地书,父子情

捧读着《傅雷家书》,我仿佛看见,在一个四周已静、了无杂声的深夜里,傅雷坐在书桌旁,在那盏老旧的台灯下,用略微颤抖的右手,在纸上一字又一字的书写着。他那弯弯的脊背,似乎有几分苍老。他轻咳两声,却顾不得喝书桌左角上那杯温热的水,只是用他的右手在纸上不停地写下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傅雷的眼角仿佛已淌下了眼泪,他赶紧拭干了眼泪,怕在纸上留下痕迹,让儿子在那边放心……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自1954年至1966年写给傅聪和傅敏的书信摘编,共100多封,这些家书贯穿着傅雷儿子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的经历。书信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和人生,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书信中鲜少有长篇论述和华丽的词藻,更多的是朴实的日常,信中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读来温暖感人,又极富人生哲理,令人受益匪浅。

父爱如山,在书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做人,努力让儿子成为坚强上进的人、成为严格自律的人。“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希望儿子淡泊名利,也望子成龙。这一封又一封的书信,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位中国有名的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真切的教诲,更多展示出的则是一种父子间,最为深切而真挚的爱!这种爱自是如此高尚!如此纯洁!如此无私!又令人动情!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体现一个父亲的智慧。他常常从琐事中灌输人生道理,如父亲发现儿子写信封老是不干净整洁,就在回信的时候附了一张小方纸,还比儿子的信封小一些,告诉儿子自己照样能写的很宽绰,以此告诫儿子注意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和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相当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干净的习惯,对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这些书信,是父亲用最深沉的语言,书写出来的爱和关怀。每一个文字,每一撇,每一捺,似乎都有血液在流动,有心脏在跳动。这就是父子间最深沉的情谊,它跨越多年,到如今,读之,依旧动容。

这份父子情也必将照亮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一封封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孩子的,也仿佛是我们的父母写给我们的一样,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之爱,更加明白了生活中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多去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父母平时对我们的唠叨,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

2022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3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59982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