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的读后感700字(2)
每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都会望着天空思考着:在宇宙的某一角落,会不会有三维空间正在向二维空间坍塌?此时此刻,会不会有一支舰队,正在大开杀戒?我们所处的宇宙,在其他文明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灰尘……
一切,都无从知晓……
三体的读后感700字4
备考的一个多月忙里偷闲看完三体1和2。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头顶的这片天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抬头也只看到现在城市上空的灰蒙蒙,但《三体》这本书就是让人变得无法忽视头顶的天空,人们所看到的天空不过是宇宙微不足道的一角,而在更大更远的领域存在着什么,人类目前却无从得知,总之,人应该敬畏宇宙。
私下认为第一部算是为接下来故事的整体铺垫。到了第二部,一个更为复杂庞大的世界徐徐展开,科幻性和文学性相互交融,故事有血有肉更有情。时间与空间的巨大跨度让人觉得漫长的宇宙在本书里不过是上帝的一把小尺子。
读《三体》的时候,一两个小段落让我有种后背发麻的感觉,渺小的自我漂浮于茫茫宇宙中的神奇观感,既不知自我,也不知宇宙,既不知生而为何,也不知死归何处,生命的发生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生命的进程是你的选择还是你自以为的选择,我们线性感受时间的方式是不是错觉…然生命并非生而强大。是在不断的磨练与物竞天择中,存留与发展。哪怕在一个个体短暂几十年的岁月中,也是同样的进程。
所以理解自我的困惑与茫然,是与自己和解的基础。行为可以试错,错了可以调整,但要紧的仍在于,如何完整地接纳自己,和理解自己之于内心的处境。这种情绪,不能单纯用恐惧或者兴奋来形容。但至少包含敬畏。当然就像我此前说的,人的局限性,是容易沉溺在眼前的欲望与自我面前,乐此不疲地画地为牢。如果站得不够高远,则易闭塞而狭隘,如果过于跳脱,则生虚幻和自负。
作者在书中对上升到脱离人类脱离时间高度的对世界的审视也让人惊叹作者格局之高。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对航天、核能、计算机等各个范围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惊叹其对中外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涉及与运用,甚至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逻辑严谨的「宇宙社会学」理论也无不在理。
如第三部序言所说,书中令人惊叹的复杂庞大故事结构,使任何一个故事线分支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作品。而作者用数个这样的故事线做背景和铺垫,你翻来这本书了,钻进去了,就像进入了平行时空下另一个世界。
三体的读后感700字5
这个暑假,我看了《三体》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当时妈妈把它买回家的时候,我不太想看,因为它有1000多页,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为是科幻小说,比较难懂。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好看,但是读到后来,觉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点就是科幻。书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状态”在我当时读到时感觉很震惊,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类:宇宙是冷酷的,也许发现外星人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还有一点就是它对“人性”的描写。我当时看了人类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不但没有拼命研究与之对抗的方法,反而为谁走谁留的问题争吵不休,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可笑。仔细想想,不都是这样吗?人都是自私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了。别说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女孩一起玩,有一个人提议说,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带其她人到她家去玩,并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玩。本来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自己家,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东西呢?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那就石头剪刀布吧,但是被选中的那个女孩却反悔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而三体人呢?却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和其它的小说真是不一样。在这本书中,人类的情感反而成了毁灭太阳系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它给我带来了许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两次以爱和责任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放弃,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来,把647号宇宙的物质归还了。智子说:“你还是在为责任活着。”但是,智子最后也选择了帮助她。
我想,宇宙是没有对错的,虽然可能会招来祸患,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爱与人性。
三体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 三体阅读心得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