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三体读后感700字,三体读书心得
启智0 分享 时间:

《三体》中多次写到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关系到文明的兴亡、人性的存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慈欣三体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700字1

世界在我眼中是灰色的。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该系列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用大胆的想象,富有冒险勇气的语言描述出了文明先进的人类或尔虞我诈、任意妄为,或心思茫然,渴望用三体文明来拯救地球文明,或与虎谋皮,渴望登上至高的权力巅峰。

同一个世界,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年代、不同出生的人,齐聚一堂。受过伤害的科学家叶文洁,深受父母恩怨,自身经历囚禁和自由。面对巧然发现来自外星球的信号,绝望的她毅然决定帮助期望恒基元的三体文明入住地球。从经历上来说,叶文洁是有悲剧色彩的。从人性上来说,叶文洁似骆驼祥子,经历黑暗而人性扭曲。她既爱这个世界,仿若爱自己的孩子;又厌恶这世界上的人,他们的丑陋虚伪令她心寒。她感情细腻却又让人觉得冷漠麻木,写出了现代人矛盾的心理状态。

刘慈欣的大胆之处是将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用小说演绎史实,用议论续写传奇,他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又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实别人的故事。

三体,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寓意。引导人类进行对世界立体的思考,将眼光放远到外星球,又将自己的眼光聚焦到人心的多元化上。

读了这本书,更上我懂得了:世界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更多的时候,灰色才是世界的色彩。

我爱这个世界,我愿意守护她!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700字2

“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是臧克家说的一句非常非常经典的名言,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三体》。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__”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人料到,地球文明向“信息放大器”——太阳发出的一声啼鸣,将自己的位置在整个宇宙暴露了出来,也就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四光年外为了生存挣扎的“三体文明”接收到了地球文明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智子”封死了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所谓“三体文明”就是有三个太阳的地球文明,他们的科技技术已经不是我们地球文明能比的上的了,所以才会为了地球这个美好的生存家园不惜使用耗资巨大的“智子”。这时就不得不说一下“三体文明”的生存环境了,有三个太阳就像有三个吸铁石在围着“三体星球”这块铁,在三体星球上,如果能够看到一颗飞星就代表进入了时间全部变得很混乱的乱纪元,能够看到两颗飞星就代表进入了像我们现在一样平平常常舒舒服服的恒纪元,能够看到三颗飞星就代表即将进入非常非常冷、很难有生物能够活下来的的“严寒纪元”。

这本书是刘慈欣一本科幻小说,是由重庆出版集团的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一个科幻作家韩松说刘慈欣近乎完美的把中国5000年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复旦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严峰也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我之所以喜欢《三体》这本书有很多的原因,我喜欢看科幻小说,这是一个原因;《三体》的情节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情节很不一样,这是一个原因;《三体》会告诉我一些科学知识,这又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从《三体》这本书里看到了宇宙的黑暗森林的本质,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残酷。这听上去可能感觉稍稍有点恐怖,但是如果你看进去了,哪怕只是草草略读,你都会“看上瘾”的。

这就是我推荐的书,《三体》(温馨提示:最好把这一系列都一起看了)。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700字3

刘慈欣笔下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他就像一个做手术的医生,精准无误却不带感情,将书中的地球剥皮拆骨。我曾一度怀疑他是外星人,因为他对地球似乎没有一点眷恋,他以极端客观冷酷的姿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那个地球的诞生和毁灭。

故事从一个受苦受难对地球失去信心的少女开始,从一个呆子把一颗星星送给一个女人结束。只看节略,可能会以为又是一个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但是看下去就会发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原本假想中的唯美的爱情故事被宇宙钢铁般的规则硬生生切断了,这故事如此的寂寞无助,销魂蚀骨。甚至于书读完了,可是你会觉得故事却没完结。只要宇宙仍在继续,这个故事就不会完结……

《三体》在硬科幻的外壳中,包裹着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宇宙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怎样的?是否和人类相同?如同孔子双手交叠对天思考,释迦摩尼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刘慈欣在中国西部某地的一个发电厂开始思考这个古老的命题。以《三体》为思想载体,刘慈欣对宇宙的文明做了两个假设:一个是有道德的以爱与包容为主流的,一个是零道德的以残酷和征服为主流的。以程心为代表的爱与道德,曾经两次将地球亲自送往毁灭,而以维德为代表的零道德,却拯救了地球。

就这样,在“黑暗森林”的前提下,刘慈欣得出结论——宇宙,是零道德的。然而他并没有强迫书中的人去选择道德或者野性,似乎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答案,所以在书中最后唯留下一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可以说,抛去科幻的外壳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当下,人们更需要从这个时代去思考人性。这是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不经常见的,然而这就是《三体》剧情的主线,整个宇宙中,只有人类有爱。这在其他文明看作废物般的情绪无数次差点毁灭地球,又无数次让即将覆灭的地球燃起了希望的光。

172320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