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22回读后感700字(2)
被压五行山下原来是因为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原来是因为吃蟠桃、喝御酒、偷仙丹,可悲的结局竟然是可耻的偷窃行为引来的,这淘气的猴子还真是咎由自取。我们不能让偏见蒙蔽了双眼以偏盖全,也不能只看到高大而忽视阴影,看待一个人应当全方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出客观评价。不过,真诚直率的孙悟空还是我喜爱的形象。
爸爸刚刚又在偷偷瞄我在看什么书籍了,不知道他还要颠覆我喜爱的什么人物……
西游记22回读后感700字4
【品他千遍也不厌】
吴承恩的传世经典《西游记》,品它千遍也不厌。
儿时看《西游记》电视剧,我喜欢那些闪闪发光的主角: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志向坚定的唐三藏……取经路上师徒 5 人鲜活的形象印在了我脑海中。进入初中,读了中华书局版的《西游记》原著,我才在许许多多细节处感受到了吴承恩先生的妙笔和匠心。
原来,齐天大圣那一身从四海龙王那里“借”来的炫酷装备,都有着精妙的名字: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甚至,取经路上遇到的众多小妖,吴承恩先生在塑造他们的形象时,也都有独特的设计。不必说小妖怪们各具特色的长相,被吴承恩先生刻画得活灵活现;也不必说小妖怪们和悟空的交谈,为这本书增添了无限趣味;单是他们的命名就让人眼前一亮:碧波潭内的奔波霸儿与霸波儿奔,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手下精细鬼、伶俐虫,还有狮驼岭上认真巡山的小钻风……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主角的形象固然重要,可配角也必不可少。
取经路上,如果没有这些可爱小妖怪的衬托,那该少了多少乐趣!而吴承恩先生在构思这些别具个性的小妖时,又耗费了多少心力!
每每读到这些小妖的故事,我也会脑洞大开,我们的班集体和学校,是不是也很像西游记的世界?班级中,门门功课都满分、外貌才艺都出众的只是少数人。每个班的大多数应该都是像我这样各方面都普通的孩子。可我们就不重要吗?大扫除后干净的教室、元旦晚会上精彩的表演、运动会上优异的成绩,都离不开我们这些“小妖怪”们的努力啊!
原来好的文学作品,真的会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想到这里,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学语文的态度?写随笔总是应付差事,甚至在网上搜索范文直接照抄。成绩不理想时,总抱怨语文是门“玄学”,怎么学也学不好,却从来没从自身反思过。
真庆幸在初中伊始,重读了吴承恩先生的这部鸿篇巨制《西游记》,它让我明白:写作是笔下文采的绽放,也是生活百态的发掘;是无处不在的感悟,也是精准清晰的思维。
《西游记》,品它千遍也不厌。
西游记22回读后感700字5
【再读经典,不一样的收获】
《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称得上是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古典小说。我想不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书籍,大家都看过。我也很喜欢看,以前我读过注音版、彩绘版,这个假期,我阅读了章回体原著精缩版。
说到武艺高强、忠诚勇敢、机智活泼、嫉恶如仇,那必定是孙悟空了;说到好吃懒做、心宽体胖、愚笨好色又略有见识,那必定是猪八戒了;还有善良虔诚的唐僧、任劳任怨的沙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历经重重磨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妖怪,最后取得真经。要说整本书每一章节的故事我都很喜欢,但我最喜欢“勇斗二神、炼成金睛”这一章。“二郎神押着悟空凯旋,玉帝下令将其推至斩妖台碎尸万段。可是,在斩妖台上,无论是刀砍、火烧还是雷劈,都没能伤的了大圣一根毫毛”“太上老君将齐天大圣推入八卦炉中,命令看炉的道人、烧火的童子燃起熊熊大火昼夜烧个不停。孙悟空在炉子里只觉得风卷烟来,一双眼睛被熏得通红,遂被后来人称为火眼金睛”“齐天大圣孙悟空摆脱了禁锢,犹如龙腾江海、鸟如飞林,那番神勇,无人可敌!”……这些精彩绝妙的描写,不仅刻画出了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和神勇表现,还写出了众天神为了镇压这个“造反派”软硬兼施,使尽了手段。我不禁纳闷: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能写出《西游记》这样的巨著?原来,明代中后期社会黑暗腐朽,统治阶级昏庸残暴,宦官弄权,整个大明王朝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作者借《西游记》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从这些代表封建阶层的天界神灵们的残暴行为侧面反映出帝王与宦官奸臣们的凶残本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忘初心,才能取得“真经”。
每读一次经典,我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第一次读《西游记》,只是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次读《西游记》,我看到了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获取真经的决心;今天再次阅读经典,我体会到了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西游记》的用意。下一个假期,我会买来原著阅读,希望会有更大收获。
西游记22回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