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水浒传,第3回
顺翩0 分享 时间:

《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确是情节跌宕起伏,紧密相连,最终结局却是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的离去,非常凄凉悲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7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

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700字1

“寨名水浒,泊号梁山。”远远望着书桌上的《水浒传》,封面虽有点残旧不堪,却也鹤立鸡群——四大名著之一也,令人有种伸手拿来一睹为快的欲望。

秦明因与方杰战斗持久不胜,性急起来不提防中了杜微飞刀;董平见好友被敌人抓走了,焦躁地要与敌人决战,单骑忍病冲入敌阵,毫无悬念的输了。看到索超、史进等一个个梁山好汉一而再因性急心切而丢了性命,总把我静如止水的心震得波澜起伏。当我喜欢的英雄霹雳火秦明也因此从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消失时,我心情沉重,不自然地沉思:这些英雄咋命那么短?才行侠仗义几年,又替天行道多久?原因何在?对,因为性如烈火而丢卿卿性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俗话说得好,越是急切越无法达到目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瞧,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说到的道理,如今,我还不懂呢!

一次,我试图用三天的时间做完一项纸质作业,好让家人“刮目相看”。我进了房间,平静了心,立刻沉浸于题海之中。眼睛看完了题目,笔也写出了答案。我似乎感觉到我飞速运转的脑袋中:语文题,各种杂乱无章的汉字整齐排成了一列队,喷涌而出;数学题,各种数字齿轮相互咬合,转了几圈就得结果,跃然纸上;英语更快,脑海如此辽阔,一台有二十六个字母的组成翻译机,脑中映出英文,笔下写出中文意思。

不知不觉中,两天过去了。第三天时发现作业好像没有了,左翻右看,确实没了,我兴奋地准备将作业交给爸爸,谁知自己定睛一看,字迹潦草,错漏百出。我赶紧把作业又拿回去,我自己翻着看,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有些答案跟题目是答非所问完全不搭边,我只好划掉卷面就更不美观了。然后,每页检查,逐题修正,以致又花费了许多时间。

《水浒传》中的事例虽是虚构的,但也表达出了一个深刻道理:欲速则不达。做事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进而脑海重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警言。

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700字2

我喜欢历经磨难,但最终修成正果的《西游记》;我也喜欢有勇有谋,人人各怀鬼胎的《三国演义》;我更喜欢那儿女情长,侠骨柔肠而又流泪葬花的《红楼梦》;可是我还是最喜欢一百零八将那尽情书写江湖侠义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生动而深刻的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施耐庵老先生写农民起义,不满足于写农民起义的几个小插曲,而是企图描绘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从发生、发展到衰败、瓦解,全都收入他的笔下。从结构上来说,我个人认为作者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笔调来描写。在前半部,笔调是喜悦的、高昂的,充满了轰轰烈烈的气势,让人斗志满满;而后半部,笔调变成了悲伤的、低沉的,笼罩着凄凄凉凉的气氛,给人以苦涩的感觉。

在这一百零八将中,有着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有威猛打虎的行者武松,有粗鲁莽撞的豹子头林冲,有力大无比的黑旋风李逵,有愿结交四面八方英雄豪杰的及时雨宋江,还有卖人肉包子的母夜叉孙二娘……在这些英雄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智多星吴用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都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若将他与诸葛孔明先生比,那就不知道谁更胜一筹了。

《水浒传》告诉我们:封建民主专制使人们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它深刻的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血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它还告诉我们要拥有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就像宋江,他立志让百姓从压迫的苦海中逃离出来,他做到了,虽然过程很艰辛,最后他也被毒死了,但,他不断的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目标永远不变!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水浒传》,你让我如痴如醉,你让我意气风发,你还让我受用无穷,我为能读到像你这样的好书而骄傲!

水浒传第3回读后感700字3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瞬间把我带到满目侠肝义胆,遍布英雄好汉的水泊梁山。

拼音插画版、学生版、无删剪版,从幼儿园到现在,我读过的《水浒传》版本足有三种。

读读复读读,荡气满心湖。这部四大名著中唯一描写“官逼民反”的小说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尤其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故事总令我回味无穷。可以说,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以鸿篇巨著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生动的作全面艺术再现的,恐怕只有《水浒传》了。

人们总容易被小说中的主角吸引,而我则偏爱个性鲜明的配角。在这部小说中,最吸引我的是林冲和高俅二人。他们的形象就像黑与白,是非常明显的两个极端:一个好人遭受迫害忍无可忍之下奋起反抗!一个恶人仗势欺人阴险狡诈坏事作尽!

《水浒传》中,反面形象高俅一出场就是这样:“有一个破落子弟户,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舞枪弄棒,尤其是踢得好脚气球。”一个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本事的纨绔子弟,但很会踢球的京城破落户形象跃然纸上。看了这段,我才知道好文字也可以写出“画面感”,要是我写作文也能像史耐庵先生一样出神入化,那就完美了。

在说到林冲和鲁智深初会相国寺菜地,其妻子张氏与使女迎儿在街头遇到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欲对张氏不轨,迎儿叫来林冲,高才没有得手……为替义子抢夺林冲的妻子,高俅以擅闯军事禁地的罪名将林冲刺配沧州,途中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要在野猪林结果林冲姓命。每次翻书看到这里,我总会生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那时的林冲似乎太过善良软弱,都已经发现别人对自己妻子不怀好意了,却仍想着忍忍,如果不是鲁智深相救,恐怕他早就被高俅父子给害死了。

从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中,我想作者本人的性格应该也是嫉恶如仇的吧!对于剥削劳苦大众的统治阶级,他便将其描写得丑陋不堪;对于梁山英雄好汉,他则将其塑造得丰盈正直。

180729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