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5篇

关键词: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历史,温度
陈翠0 分享 时间:

《历史的温度》一书中汇集了多个我们听说过或是没有听说过的历史故事,其中既有知名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也有逸闻趣事的演绎,更有对战争事件的评说。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1

古人曾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历史是什么哪?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又有几分真实?其实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这本书以第三者的角度,对每一件历史趣事娓娓道来,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使得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变成有血有肉、有人性、有真的性情的人组成的故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而是变得有趣、有温度,是暖暖的,鲜活的!

历史的发展总是偶然中藏着必然。对于处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后来的我们是没有资格站在上帝的视角去评议的,只能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然后以史为鉴。每个灵魂都有其过错和美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所以,当我们少了些自以为是会对事物发展以及人物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认知。思维的广角度决定了我们的认知高度与层次,所谓眼界与见识皆与思维方式脱不了干系,培养自我的多维视角对于我们更好地生活颇有助益。博观而约取,像张伯苓先生提出的南开校训那样: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穿越历史发现奇迹都是有信仰的人创造的。一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台词:“你无法知道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直到它历经考验,正如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直至跋山涉水。”历史从来不仅仅由伟大的人物创造,更多的是由藏在历史大幕之后的平凡而又坚定的人所推动的。作为普罗大众里的平凡一员,依然要有自己的信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何尝不是在推动历史发展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2

去年暑假至今我陆陆续续读完了《历史的温度1、2、3、4》4本书,近期又多次重看一些篇章。这套书讲了许多历史的事,包括人物、战争、体育等。这套书读着并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还能补充许多历史知识。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土肥原贤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令我气愤,他表面上是个平易近人、言而有信的人,其实背地里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刽子手!一个有一口流利北京话的男人,其实是一个日本特务!不光炸死中国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还造成了“花园口决堤”数十万老百姓被淹死!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1948年12月23日,土肥原贤二被处以绞刑。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抬头感慨:当时的中国有多么弱小,日本的这些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是多么的可恨!

第二个,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正面和反面。我们熟知的爱迪生——美国的发明大王,以发明电灯而闻名于世,我们经常听到爱迪生的故事,且这些故事都是正面描述。可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并非如此,相反是他一个不择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的人。当爱迪生与尼古拉·特斯拉围绕交流电与直流电的争论,爱迪生是主张直流电,而尼古拉·特斯拉认为交流电才是未来,而后来事实证明特斯拉才是正确的。爱迪生经常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手尼古拉·特斯拉,他也常常把整个实验团队的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

通过读这套书,让我懂得,历史向我们展露了事实,是无情的、也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背后,有血、有肉、有真的性情。推荐大家来看这套书,并欢迎来和我讨论!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600字3

很多人讨厌历史,为什么?用我的经验判断,是那些撰写历史书的人,在编写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删除了历史深处隐藏的人性和温暖,把有趣的历史变成了死板的大事记录表。这种“阉割”,就好像一个美人失去了灵动的精气神,一下子变成了木头人,甚至是稻草人。

这样的历史读起来,有什么意思?让读者昏昏欲睡的功力肯定不亚于任何催眠神曲。

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性的集合。阉割掉了人性的历史,就失去了他最宝贵的灵魂,空留一副冰冷的驱壳。

这有一种表现形式,那就做“脸谱化”。

这种脸谱化,常常以一种刻板和常识性的描述表现出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的人。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电灯之父。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人们最好奇的是他为什么可以这么聪明,以致于他死后有医生违背家属医院,偷偷取走爱因斯坦的大脑,就是想要了解大脑构造,期盼可以解开大脑智力的谜底。

人们同情珍妃的悲惨际遇,觉得她是光绪的同路人。

这本书都给出了不同的角度。

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了很多优秀男性都难以企及的成就。但她一生都在用一己之躯打破男权统治的科学藩篱。她出生波兰,却不得不前往法国求学,因为波兰的学校不接受女学生。在她的科研能力获得公认之前,人们认为她只是她丈夫的助手。在她丈夫去世之后,她陷入了一场在传统道德框架中有“污点”的恋情。整个法国社会对她的关注都集中在她的绯闻上,整件事情差点令居里夫人身败名裂。同样的处境,放在男性身上,就是风流韵事;放在女性身上,就是浪荡,水性杨花,不受道德。她唯一做错的地方,就是她是一个女人。庆幸的是,居里夫人挺过来了。

爱迪生之所以成为电灯之父,最大的成就在于他是第一个使得电灯商业化成功的人,电灯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爱迪生功不可没。他在商业上也有刚愎自用、固执和执拗的缺点,令他的团队成员连连受伤。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让这位发明大王更加真实立体。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即使她刚刚入宫初期,颇得慈禧好感。问题在于她已经卷入了慈禧和光绪这两位母子君臣之间的权力争斗。光绪对珍妃的喜爱,让慈禧看到了珍妃弄权的可能性。慈禧一生都在竭尽全力控制光绪的身心思想。当慈禧意识到珍妃对光绪已经有了这样的影响力苗头,她不赶紧掐灭这样的小火苗才怪。

除了还原人物本身多面体的章节,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本书中的《战争篇——一寸山河一寸血》。

8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我们赢了,可是赢得很惨烈,到底有多惨烈呢?

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打仗,全国共征兵1400万。单是四川一个省份,就贡献了320万的兵力,占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一。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埋骨他乡。

其实,在抗战之前,四川各处大小军阀派系林立,争斗不断,内耗严重。在国难面前,之前的人生经历“不甚光彩”的四川王刘湘动员川军出川抗日,只求不负中国。这段历史被人们记住,汶川地震的时候就有人喊出:“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之一。这场战争彻底扭转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国人更加相信我们可以相信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等抗日将领的历史责任再次得以呈现。

18079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