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初一读后感700字(2)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湘行散记初一读后感700字4
读了《湘行散记》,心中波涛起伏,就如同湘西的河道。
《湘行散记》,名虽似游行志记,但并非一般地记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湘西的美丽,但却带着一丝丝忧伤。
“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的人拿着微薄的收入,却干着危险的职业,吊脚楼的妇女因为社会的黑暗,迫于家庭生计而沦为妓女。他们很卑微,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然而他们真的令人唾斥,令人看不起吗?沈虽在文中写出水手粗野,时常骂着粗话,写出妓女放荡,用下体服侍他人。但沈更让我们知道他们的质朴、勇敢、耐劳、无私,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河流时,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没错!他们值得我们敬佩。虽然他们可能没有渊博的学识,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卑微的人,但正是这些卑微的人,他们在滚滚而来的可怕无情的生活河流中,没有消沉,而是保留了一份纯真的希望,从而使自己保持纯粹的人性,依旧善良,质朴,他们很卑微,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只能迫于无奈地去做水手或妓女,但他们选择了自己,选择了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才使他们可以一直在污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纯真。
现在,社会已不黑暗,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但仍有许多妓女,她们并非迫于无奈,而是希望可以此偷懒,虚度人生,但她们已完完全全失去了自己的纯真,这样的人才真正令人唾斥。
我向曾经那些卑微的人致敬,因为他们已尽自己的全力,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他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虽卑微,但保留了自己那份纯真的希望……
湘行散记初一读后感700字5
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的发妻的追求,那份校园爱情的淳朴,如果他追求的湘西干净纯粹相融相合。然而,这样无欲无求的人一生历经坎坷确是上天的不公。
沈从文先生先生在谈及自己说,我从不遵循君子道德之道,只有艺术家的探幽烛微的勇气。施蛰存先生说沈身上有着“苗汉混血青年的某种潜在意识的偶然奔放”。这一瞬间,让我想到了某位来自中亚碎叶的胡风男子,那位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不羁男子,那位举杯邀明月的孤寂男子,沈从文先生先生似乎也是这样一种融合,诠释着绝对的自我和如水的细腻。
这样一位对政治因素极为不敏感的文人,在我的理解看来,他应当是被边缘化的人物。沈先生文中所描绘的山水人和谐的景象,他所追求的“边城”,笔下的人性美、生活美,这些故事原型大多发生在山水重重的湘西深处,这无疑给故事本身披上了朦胧美的面纱,从故事本身再到作者创作意图上来看,除去了对于家乡深沉的爱意之外,向往超然世外的生活,无疑会给人以避世的猜想。寄情山水间,不知名利,不晓政事,历朝历代文人都在重复这样的选择。但这不是现代的主流价值观所能容忍的,这种享乐主义与现当代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提倡奉献自我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换句当代人的话来说,避世约等于不思进取。在人们日益严重的追求幸福却不追求快乐的今天,我以为,沈从文先生先生应当是寄情乡土但是穷困潦倒的清高文人形象。实则却不然,他不仅仅做到了肆意笑谈的人生,更得到了读者的尊敬宠爱。似乎是在这中间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
湘行散记初一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 湘行散记读后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