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分享给大家。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1

吝啬、苛刻、狡诈、爱财如命——这是对作为全文黑暗面的守财奴老格朗台最贴切的描述。

文章大致描述了一位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儿。她爱上了落魄的堂弟,用父亲给的金币——自己全部的积蓄资助他到印度去发展,结果激怒了爱财如命的父亲,引起了异常激烈的争吵,将胆小的母亲吓得从此一病不起。但是在不断的期待中丧失双亲、耗费青春的姑娘最后等回来的却是一个虚伪的负心汉。

曾经人们评论说,在莫里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于描写吝啬鬼这一形象了。但是巴尔扎克却冲破了这一束缚,甚至创造出了比阿巴公更加深入人心的守财奴形象——阿巴公只知道吝啬、守财,却不放债;但是老格朗台不仅守财,更善于发财,他精于谋算,能审时度势,就像一只猎食的兽,巨目中闪着精光,看准时机果断朝猎物扑去,张开血盆大口将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尽数吞进肚中,没有丝毫的仁慈。在他的心里,从来都是金钱至上的。

同时,他对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极度吝啬,生怕家人多花了他一生丁——格朗台太太、欧叶妮每天都要做着活计,为全家人缝制内衣和被服,像女工一样操劳;晚上照明用的蜡烛由老格朗台亲自发放;日常消费的面包和其他物品都有老格朗台在早晨向家人分发;女仆娜农在老格朗台家当牛做马,但每年的工资只有六十法郎,各种生活的必需品也由老格朗台分发……

当格朗台太太因为他与女儿的激烈争吵而卧病在床,每次祈求他取消欧叶妮的禁闭时,老格朗台要么一声不吭地听着,不作回答,要么就会敷衍着说:“你今天气色不大好,可怜的太太。”对欧叶妮的惩罚只字不提。他让欧叶妮每日只能用清水和面包充饥,不许踏出房间半步。他甚至担心耗费钱财,不给格朗台太太请好的医生来看病。

后来克吕旭公证人告诉老格朗台,他太太死后,欧叶妮有权继承她母亲的财产的权利,会使他破费大量的钱财时,才匆匆忙忙地答应取消对欧叶妮的惩罚,并且给他太太请来索缪城最好的医生治疗,并且对母女俩极好。

幸而母女二人都是极圣洁、善良之人,才没有体会到他真正的用意而感到心寒。善良的欧叶妮甚至觉得之前对父亲不好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认为父亲温柔体贴。

他对金钱的狂热程度,甚至令他丧失了正常的人性,所有的感情都只为金钱而动,其他的事情与他一概无关。甚至在死去几个小时后,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面前时,他竟出人意料的复活了,还挣扎着伸出手来想把它抓住。

但就是这样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竟让整个索缪城的居民感到由衷的敬佩,成为了索缪的骄傲和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而欧叶妮未来所继承的巨额财产,让索缪有钱有势的人心动不已,纷纷来到老格朗台破烂不堪的家中向他和欧叶妮献殷勤。

这是多么的讽刺!这个以金钱至上作为信条的人、社会,是多么让人感到冰冷。而老格朗台正是这个社会最典型的代表——守财,吝啬,爱财如命。

正是这样的人,让全书中两个代表光明的角色渐渐黯淡了身上的光辉——格朗台太太最终病逝,欧叶妮在父亲逝后勉强结婚,但一直与丈夫分居。

而堂弟夏尔也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从最初的任性、单纯的花花公子,变成了一个爱好钱权、阴险狡诈的伪君子。他的性格、内心变化,直接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信条,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巴尔扎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断地对老格朗台的身世、家庭、家中装潢以及社会关系、处事方式等事件的典型描述,使这个守财奴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同时揭示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的黑暗,着实令人乍舌。

正如某篇对本书的评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却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2

葛朗台公馆——“孩子,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明白的。”——母亲的临终遗言验证了欧也妮葛朗台的一生。欧也妮葛朗台最后也体会到了母亲说这句话时的的无奈与沉痛。

这就是“人间喜剧”中最精彩的部分,那里有最经典的人物老葛朗台,这就是《欧也妮葛朗台》。看完全书,若老葛朗台是活生生的人物,我真想当面质问他生活的好处何在,他果真快乐过么,他充满铜臭味的一生除了金钱还剩下什么?

葛朗台,贪婪、自私、狡诈、吝啬,对金钱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狂热,他就是一条冷血的巨蟒,把大把的金钱敛入那张永远无法满足欲望的血盆大口。“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临死前还要女儿推着轮椅来到保存全部家产的密室前反复端详确认钱财都还安安静静地存在。神甫为他做临终法事,葛朗台半眯的老眼看见银质圣器顿时精神焕发,当神甫要他亲吻金十字架时,他甚至想做出拿到它的举动,欲望立刻断送了他的生命。生前格朗台虽然富甲一方,却蜷缩于一所黑暗阴森、楼板都被虫蛀坏了,踩在上面吱呀作响随时有可能坍塌的的老房子里面,这让从初来乍到的夏尔百思不得其解。他还实行家庭专制,每人每一天的口粮按量分配,谁能想象腰缠万贯的老葛朗台甚至会为女儿为了招待亲戚自费买白蜡烛而怒不可遏。这位精于计算的守财奴善于运用一切手段用来敛财,他假装口吃耳背,几乎全城的市民都上过他的当。

纵使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于其何益?金钱就是他的上帝,儿女情长、伦理道德在他的眼中贬得一文不值,妻子和女儿的情感被他践踏得灰飞烟灭,惨绝人寰的老头为了几千法郎软禁女儿把胆小而贤淑的妻子气得晕死。财富使他丧尽天良,人格被金钱玷污扭曲变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内心的空虚、禽兽的本能,早已将人类一切完美的感情摧残殆尽。因为他拥有在那个社会具有无限法力的金钱,他成为人们心中的上帝,人们敬佩他,恭维他,称赞其为索缪城的光荣。金钱造就了葛朗台,也毁灭了葛朗台。

但是对金钱的渴求如痴如狂的又何止老葛朗台一人?背信弃义,为了爵位放下感情的负心汉夏尔、一向对葛朗台家族虎视眈眈的庭长德·蓬丰、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银行家德·格拉桑……他们无疑是那个社会的佼佼者,他们很好的学会了立足于社会的一切尔虞我诈刁酸刻薄。就连忠心不二的女佣娜农最后也可见免不了有了老葛朗台的影子。

总算故事的结局尚且能够给予我们一丝安慰。欧也妮在数不尽的善举义行的伴随下走向天国,离开这个欲望无限膨胀的年代,离开了这个败坏的世道。除了欧也妮自我,谁还记得以前有对纯真的情侣坐在一齐发誓永远相爱的木板小凳?谁还记得那幽暗的过道?那黑色的客厅?感情的杯具,家庭的破碎,在这个人人都对金钱视如神明的社会,眼泪是卑贱的。或许离开,才能摆脱人世的污秽。

葛朗台是一个代表,欧也妮也是一个代表,黑暗与光明,真的只会物是人非么?如果金钱会说话,有思想,岂不是会对人们冷嘲热讽?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3

《欧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但对于它,我却始终留有深刻的印象。

当初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喜欢那个美丽善良的欧也妮。她温柔隐忍,对于自己吝啬的父亲,她始终是顺从的态度。但为了爱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币给了表弟查理,在父亲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币的时候,她因拿不出金币,被父亲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因为此事,她胆小而贤淑的母亲被吓得一病不起,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187052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