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名人传,高中
启智0 分享 时间:

《名人传》多侧面表现人物在身体与精神上所遭受的磨难,他们对苦难的持续抗争,及其在抗争中所爆发出的激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名人传》,现在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名人传》是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写。这部名著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故事组成。这里讲述的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价值,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的伟人。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淬炼!

《名人传》许多地方叫人看后难以忘怀,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贝多芬,他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贝多芬对音乐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此时,病痛已在叩门,一旦走进他的身体就再也不曾离开,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间,耳聋开始侵蚀着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鸣响,听力越来越差,对声音的敏锐已是大不如以前。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呀!但他却和命运顽强的做斗争,在耳朵完全听不见之后,仍然创作出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啊,靠你自己吧!”这句话是对世上每一个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艰难,就一定会取得你所梦想的成功。

看看贝多芬的成长经历,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环境好,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对我的有关学习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应;学习环境也好,有好的学校,五小在油田学校排名第一,老师也好,对每个同学的学习都非常上心,同学也好,大家平时都和睦相处。这些环境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我的学习为什么还是一点都没有长进呢?我想还是自己从小怕吃苦,依赖性强,没有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看来,好的学习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

这本书使我深刻的领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使我受益匪浅。

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2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着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3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读了一本非常励志的书——《名人传》,这本书的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作的,他曾在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分别写了三位天才艺术家的一生,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小说家——托尔斯泰。

这本书我通过三周读完,每周只读一位人物,来与书中的人物共鸣。了解贝多芬的苦难,与命运的抗争;敬佩米开朗基罗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感受托尔斯泰对真理和爱的信仰。

三位人物的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肖像上的贝多芬拥有一头浓密而乌黑的头发,两眼深遂、目光坚定,嘴唇紧紧地闭着,神情中透露着桀骜与狂野,像是在诉说着对悲惨命运的不服与斗争。贝多芬从四岁起,父亲为了开拓他的音乐天分,可以把他当作神童般炫耀,用暴力逼迫他学琴,在他十六岁时最爱他的母亲死于肺病。童年的不快乐并没有消磨掉贝多芬对美好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大革命爆发时他在爱国情绪的鼓动下谱写了《行军曲》和《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族》。然而悲苦的命运并未远离他,在他26岁后耳朵开始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患上了失聪。对一个音乐家而言丧失听力,等于向他宣布死刑判决,在需要聆听美妙音乐的世界里,贝多芬面对的是一片死寂,安静的令人害怕的现实。在身体病痛的折磨下,在这样悲剧式的愁苦下他学习隐忍,愿和命运挑战,创作出了《悲怆奏鸣曲》。这时的贝多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无法找到寄托,他需要超越自己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种种痛苦和恐惧,他感悟到了心灵在愁苦里也同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欢乐。在他创造的欢乐中有《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等。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命运的呐喊,是努力以欢乐克服悲伤的隐忍,是对生命和苦难的沉思。

困难和挫折不仅会降落在普通人身上,同样也会降落在伟人身上,我们受到挫折与困难时,不应怨天尤人、轻言放弃,应该学习这些伟人们的精神与意志,勇于面对、用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

高中名人传读后感700字4

18845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