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2)

关键词: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
阿祖0 分享 时间:

读完了《三国演义》,书中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大开眼界,我不仅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啊!

#714164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篇7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自古出虎种”。果然,在《三国演义》中虎父虎子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大家熟知的曹氏父子、孙氏父子、司马氏父子,还有关羽、张飞和他们的儿子,无一不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可怜的刘备、刘禅父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父亲刘备,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天下英雄”、蜀国主君,连曹操都认为当时的英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两人而已,可见刘备是名符其实的龙凤先辈。然而悲剧的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最终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难道是刘备的运气特别差,生了一个傻儿子吗?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发现,刘禅出生时绝对是一名健康的BABY,而且书中描写当时的天相吉祥无比,完全是王孙贵胄啊!但是为什么刘禅不能子承父业、有所作为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一是教育环境有问题。众所周知,刘备为了复兴汉家天下,常年在外东奔西走,有时甚至寄人篱下,儿时的刘禅几乎见不到父亲。刘备死后,虽然把16岁的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但即使诸葛亮竭尽全力也爱莫能助,分身乏术的他只能把困难和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没有让刘禅独立去面对、思考、实践,关爱过度,从而导致了蜀国少主好吃懒做,毫无治国经验可言。

二是自身成长有问题。在刘禅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由于父母的溺爱,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未跟随父亲或那些厉害的叔叔伯伯们上过战场,也没有正式学习过如何处理政事、治理国家,所以在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阿斗”便乐不思蜀地甘做阶下囚,父辈们一手建立的蜀汉江山就断送在了他手里。

再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父亲曹操,毫无疑问,在对后辈的教育方面他比刘备成功太多了!曹操非常重视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常常亲自过问孩子们的学习近况,并鼓励他们从小树立扬名立功的远大理想,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习治国之道。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中既有才高八斗的文学家,又有创立曹魏的政治家,还有七岁称象的神童。你们看,同样是一国之君,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不同态度却决定了“虎父犬子”还是“虎父无犬子”。

其实,现在也有许多像刘备一样的父亲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认为只有赚了足够多的钱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能让他们学好,哪里知道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曹操那样,会亲自检查孩子作业,会亲自带孩子接触社会,会亲自和孩子一起体育锻炼,还会和孩子们真诚交流心事的父亲啊!试想刘备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刘禅也就可以扶得起来,不会成为被后人嘲笑的鼠犬后代了。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曹操式的“虎父”!印象中,爸爸曾经也是一个“工作超人”,经常一周都见不到他几次,为此我还向他发过脾气,爸爸却总是笑着对我说:“等爸爸忙过这一段,一定多陪你!”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课本和作业本的错题旁时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小标记,问号、爱心圈、小星星……多温馨地提醒啊。妈妈告诉我,实际上爸爸每天深夜回家后,都会仔细翻阅一遍我当天的作业,了解学习进度,还特意准备了错题集嘱咐妈妈让我把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反复复习,原来爸爸一直在悄悄地伴着我呀!再后来,我的课外辅导班逐渐多起来,爸爸为了能及时送我去辅导班,每每顾不上晚饭就陪我一起“奥数”到九点,回家路上还津津有味地和我讨论题目,说这顿“精神食粮”太丰盛,肚子都已经饱啦。除了学习,爸爸还是我运动的队友,旅游的驴友,家庭辩论会的辩友。瞧,他这是要替刘氏父子扳回“虎父无犬子”的局呢!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吧,要我说呀,罗贯中早就在《三国演义》中告诉爸爸们了,如果想要有一个和自已一样出色的“虎子”,学曹操就对啦!

#714232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篇8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开我国历史的篇章——《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和《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齐名为“四大名著”。从“桃园结义”到“司马懿统一三国”中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且生动有趣,让我看了还想再看下一篇,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能说是主人公之一,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为刘备效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自撑起蜀国。尽管面对孙权,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无所畏惧,胆大心细,在万人之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刘备那儿也立下赫赫战功,如: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诸葛亮有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诸葛亮的计策中,除了空城计,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听到曹操这个名字,大家众所周知,他被人们认为是“超级大反派”。每当别人听到刘备打了败仗都心不甘情不愿,但听到曹操大了败仗都拍案叫绝。曹操是“反派”?我不这么认为:1.曹操成为奸雄那是被逼的,黄巾乱起,董卓进京,他怎能坐视不管。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讨伐袁绍。3.曹操不阴险狡猾,曹操是因为出计而被视为狡猾,那诸葛亮岂不是更狡猾?4.曹操对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刘备打了败仗会带百姓逃亡,曹操其实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汉忠臣,但朝代出了问题,皇帝无能,所以终结了汉朝。但我们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当然,三国还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杰:智勇双全的周瑜、大义凛然的关羽,力拔山兮的吕布……我也好想斗转星移回到过去,和刘关张“四英站吕布”,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人物详细,而且故事精彩,让我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份知识,收货满满。

#683020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篇9

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因为作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流传千古吧,这段时间里我就读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聪明机灵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但我最喜欢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打败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反而越来越勇,令曹操望而生畏。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迅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有名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这真是一本好书,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一定会再多读几遍,去更深地领悟它其中的道理。

#683216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500字篇10

在假期里,除了走亲访友,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上了。作为一个“小书迷”,这可真是太过瘾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近百年的历史。在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世上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凶恶霸道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

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想到平日的生活里,也总有些人心胸狭隘,为了小事也要计较。比如有人只是因为考试低了几分,就要心生嫉妒,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矛盾都可以避免。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难道真要像周瑜那样气到吐血才好吗?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你也来读一读三国,读出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吧!

三国演义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感想200字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简短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感想10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0字1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范文2021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感悟读后感500字范文

三国演义我的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精选5篇

20097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