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

关键词: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
淑娟0 分享 时间:

《镜中的爱丽丝》是英国销售作家凯西·卡西迪写的儿童小说,书中爱丽丝所遭遇的事情也是现代许多青少年所经历的。今天小编整理了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篇1

《镜中的爱丽丝》的女主,13岁的爱丽丝因为表演才华遭到了朋友的嫉妒,而被孤立。她渴望重新做回朋友融入集体而对欺凌一再忍让,以为委屈讨好就可以被朋友接纳,直到最后悲剧发生……

看过这本《镜中的爱丽丝》,让我想起刚好前段时间发生的网络流传“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园欺凌跳楼”事件。和这本书的内容有着惊人的相似……

小童星邵一卜受同学嫉妒,被恶意诽谤,在精神上遭受校园欺凌。不堪校园中关于诋毁她的言论,以及同学们对她的孤立,绝望的邵一卜跳楼轻生,幸得医生全力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写道: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校园霸凌的可怕之处就是经历校园霸凌的人,明明正值青春最美好的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泥潭,每天都活在「地狱」。

爱丽丝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女孩,但她到新学校后,在学校里成了“受气包”。刚开始只是放在更衣室里的鞋不见了,后来她的书包上被人用记号笔写上“废物”两个大字,头发上还被黏上嚼过的口香糖……最后被所谓的“朋友”(霸凌她的女孩们)骗去参加聚会,最终出了意外……但好在后来故事结尾是美好的,爱丽丝康复了回到了学校,重新拥有了真正的朋友。

这本书以童话为背景,悬疑式叙述,用极具吸引力的故事展现青少年面对霸凌如何正确处理友谊中的“嫉妒”。

虽然这是一本有点暗黑而且有点儿超现实的爱丽丝故事,但是《镜中的爱丽丝》这样一本描写真实世界的书,才能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如何成长。

生活中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就如书中的爱丽丝一样,漂亮优秀,从不让父母操心,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往往最容易成为同学欺凌的对象。原因在哪儿?也许是她的表演才能引来了朋友的嫉妒 ;也许是她孤单太久,想融入团体的愿望太强烈,导致她委屈自己,迎合别人。

那她为什么不向父母和老师求助呢?故事里爱丽丝的妈妈其实是看到了女儿被排挤被孤立的苗头了,也有过想和她谈心的想法……但是爱丽丝却拒绝了对妈妈说出实情。但我们能从对主人公行动和心理的描写看出,爱丽丝总认为出问题的是她自己。

这本书虽然以童话的方式描写爱丽丝昏迷后梦境里的内容,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获得积极正面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算“爱丽丝”再次遇到更的事情,她也会从容应对,很好地解决。

相比书中的故事,现实往往更加残酷。被霸凌时产生的心理阴影、自卑和屈辱,午夜梦回甚至会被吓醒,将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可能一生都无法走出那段阴影。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父母的能力避免孩子遭受校园霸凌,而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面对冲突、孤立、霸凌,同时还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有了这个能力,当孩子离开你去上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面对社会上的人际交往,他们也能从容应对。这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而那些置之不理的家长、从不彻查的老师和忽视校园霸凌的学校,都是霸凌者的递刀人。那些阴暗角落的恶意,也这样一点点被滋生。所以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霸凌的恶,才能换来更大的善。也愿每位孩子都能拥有单纯快乐的校园时光!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篇2

爱丽丝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选进戏剧社,可是,当哈珀老师递给她那张戏剧社的暑期培训课表的时候,她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可是,当她把这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时,她们却毫无兴趣,甚至抱怨这个课程打乱了她们的暑假计划。

确实,她们三人曾一起兴致勃勃地策划整个暑假:晚上一起睡、去公园野餐、到城里玩几天、在后院晒日光浴……

但现在,一切都被打乱了,爱丽丝感到很抱歉。可是,被选中的激动让爱丽丝忽略了朋友们脸上一闪而过的不悦,她更没想到这个暑假过后,她的生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这是英国顶级畅销童书作家凯西·卡西迪《镜中的爱丽丝》的片段,这本致敬《爱丽丝漫游仙境》150周年的作品,讲述了进入青春期的爱丽丝生活仿佛跌入黑洞,没有了往日的快乐,反而成了学校里的“受气包”,甚至在一次她以为所有事情都会迎来转机的活动中,凌晨一点摔下楼梯,被送去医院急救……

凯西·卡西迪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忠实粉丝,这本书是她酣畅淋漓的得意之作,作为曾两次获得青少年女王奖的她深知孩子们最喜欢什么,也最需要什么,便毫不犹豫地写下这本《镜中的爱丽丝》,告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校园霸凌,更提醒所有的父母,身上具有以下四个特质的孩子在学校更容易被欺负。

1、优秀的孩子很容易被同学嫉妒、排挤;

爱丽丝原本和好朋友们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却因为一次意外的戏剧演出而脱颖而出,成为孩子们羡慕的对象。两个好朋友也因此而有意无意地疏远她,让她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学排挤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优秀会让身边的孩子显得更加平凡,甚至无能,为此,不仅会受到父母的教育、老师的唠叨,久而久之便会心有不甘或者心怀嫉妒,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开心都是因为别人的优秀。当然会嫉妒并排挤,甚至霸凌身边让自己黯然失色的同学或朋友。

2、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被看做好欺负;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胆小、安静的孩子更容易被看做是好欺负,从而被霸凌。

爱丽丝在进入中学后,因为陌生的环境让她一时难以适应,加上两个好朋友的疏远,使得她不得不总是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安静并没有打扰任何人,却依然被从小生活在众人眼光中的同学看不顺眼。于是,一再地试探她,欺负她。可是,她都选择了沉默以对!

在爱丽丝的认知中,只要她不去惹事,便不会有事。然而,现实并不是童话故事,没有那么简单美好。漂亮优秀的她早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只因为她进了他们都梦寐以求的戏剧社,有机会和他们心仪的男孩一起排练并演出……

可惜,乖巧的爱丽丝不懂,以为自己的沉默终会换来息事宁人,却不想把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3、渴望友情的孩子更容易被利用和霸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爱丽丝也不例外。

在把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青春期孩子身上,他们渴望三五成群的热闹,也喜欢集体活动的欢欣,更希望融入集体,成为大家喜欢的对象。

然而,我们都不是人民币,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可惜,很多孩子都不懂,经常为无法得到身边朋友的喜欢,无法融入集体而苦恼。

爱丽丝在升入中学的那个暑假失去了两个好朋友,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她们的友情在一个暑假之后就变得如此陌生。于是,总是想方设法地靠近他们,想要和她们像以前一样谈笑风生、愉快地玩耍。然而,现实却残酷得让她痛苦:两个好朋友都离她而去,不仅如此,还鼓励她去结交新朋友,甚至在别人的怂恿下欺负她……

就在爱丽丝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她们却来邀请爱丽丝加入自己的小团体。虽然,爱丽丝十分清楚这是她们捉弄她的新伎俩,却依然怀抱着能够融入他们的奢望。

果然,这次的邀请并不是善意的,让爱丽丝身陷绝境,遭遇横祸。

……

这是一本有些暗黑而超现实的故事,书中的爱丽丝依然漂亮优秀,不让父母操心,然而却备受委屈迎合别人却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友情。这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渴望被认同、渴望被接纳、渴望被喜爱的孤独而自卑的孩子们,只是,这样的他们却狂妄地以为自己拥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愿向父母求助,更不愿向老师求助,从而遭受原本应该不必要的伤害。

“以强凌弱”“弱肉强食”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界的铁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然而,当这样的铁律在懵懂无知的孩子身上出现,便有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电影《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都讲述了校园霸凌对孩子身心无法挽回的伤害,而这样的伤害依然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为父母,除了心痛、难过之外,更多的还是无能为力的愧疚。愧疚没有保护好孩子,可是,孩子总要长大,不可能一直都生活在我们的庇护之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短。”在孩子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之前,我们除了给予他们足够的爱,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独自面对这个艰难而残酷的世界。

欺凌,不止发生在校园,还有职场,《女心理师》中的小莫、VV安都遭遇了职场霸凌,他们依然痛苦无助到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那么作为孩子,我们应该要如何教会他们保护好自己呢?全书虽然是一本童话小说,却告诉我们,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拥有5项能力。它们分别是:

1、自我认可的能力。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都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如果能够从下培养孩子自我认可的能力,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职场,都会减少孩子为刻意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的情况。

2、分辨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存在,真正的朋友,一定会从对你好的角度,真诚地对待你。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就能够减少很多因为渴望朋友而委屈自己的情况。

3、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改变,每个人都要身处不同的环境,需要做的是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多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生活,能够让他更好地适应环境。

4、学会说“不”的能力。

爱丽丝在明知道是恶作剧的前提下,还是毅然答应参加聚会,甚至也知道他们不喜欢自己,却不愿意跟父母说,这样的孩子很难不被欺负。

5、和强势的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的一生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强势的人,要教会孩子们学会和强势的人相处的能力,帮助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和强势的人和睦相处。

……

为人父母,是一场看不见的修行。

对孩子的爱,来自我们的天性。当有一天,我们离他而去,希望他能独自面对世界的残酷和不堪,更希望他能在这样的残酷和不堪面前微笑以对。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篇3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孩童到少年,再从少年到青年,这个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自我内心的成长,更有和周围环境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走出家庭关系的那刻,周围朋辈关系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而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会经历哪些可能的遇见呢?

在凯西.卡西迪所写的《镜中的爱丽丝》,让我们看见与我们印象中不同的那个童话中的爱丽丝,这个爱丽丝,她在青春期,她乖巧优秀美好,然而她面对环境中的排挤,孤立,伤害之后,最后回到内心那个柔软的自己,去原谅原先的朋友,并不把自己原先遭遇过的孤立排挤加注在她身上,而真正的去和内心那个弱小的自己和解。

透过爱丽丝,似乎看到那个有点灰度的年少时光,走入故事,一起去看看那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当我们把所有的伤痛定义为磨砺,这个过程中的自己,面对的何尝仅仅是事件本身,而更是一份被伤害蹂躏的心,不被填充的黑暗,而去保存内心那份暖与爱,去用柔软融化那些坚硬与冰冷。故事里的爱丽丝,那敏感细腻的心理,在作者超现实的手法下,运用了双重线的构建,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边对爱丽丝受伤后在医院的场景焦心,一方面对回溯从前的状态感到心疼。

在这份穿插的画面切换里,我们看见了类似电影画面切换的手法,最终汇聚成一个点,也就是爱丽丝终于醒来的这个点,当下与过去重合起来,而未来也在爱丽丝的心中逐渐走来,正如爱丽丝在经历了自己的醒来之后,去面对曾经的好友莱尼,也是犹如她过去状态的莱斯,惶恐,胆怯和迷惑,爱丽丝选择了原谅与宽恕,未来也在因着叙事的走向,变得不同起来。

这就像我们内心面对过往的伤痛,迎头面对并走出自己的阳光前行。

正如所有具有内涵的故事一样,我们透过爱丽丝,希望获得的10项能力,被作者从中渗透给我们,让我们去努力拥有,并作用于未来的生活。

1、自我认可的能力。

2、辨别真正的朋友的能力。

3、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拒绝别人的能力。

5、在财富面前的辨别能力。

6、和强势的人相处的能力。

7、区分玩笑和霸凌的能力。

8、不被欺负的能力。

9、面对嫉妒的能力。

20211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