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2)
10、守护自己所爱的能力。
这10项能力是如此的必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能够习得并真正获得,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幸福的感知,也更有面对磨砺的勇气和能力。
故事里,爱丽丝从原先快乐活泼的女孩子,到阴郁胆怯孤独的过程里,不仅仅是一种长期的被孤立冷漠,更是一种人在环境中安全感逐渐的被侵蚀,而惶惶不可终日,然而爱丽丝又是勇敢幸运的,她敢于去面对自己所遭受的伤害,最后奋力的离开,就像她面对所有的不公和伤害,她冲破这这些打压她孤立她的力量。
她昏迷后的时间里,各个人物不同的内心活动和举动,将一切真实地呈现出来,即便伤害他人的人,也有着自己的伤痛和怯懦,而这些如何和解,如何继续,在作者传神的叙事语言里,我们层层叠进,去看见故事的脉络和延伸的走向。
我们在故事里每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温情或是软弱,或是怯弱,或是惶恐,所有的情绪通过人物角色传递出来,而最后都让我们去走入成长的面对,面对内心那个自己,并勇敢的突破。
《镜中的爱丽丝》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带点灰度的故事,而更是一个透过灰蒙蒙的状态,走到阳光里的勇敢突破的故事,爱丽丝并不仅仅是童话里的人物,更是走到现实里的人物,原谅与和解,走在爱的感知里,迎向自己的幸福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做的!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篇4
爱丽丝为了追赶一只奇怪的白兔,掉进了兔子洞,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许多奇怪的食物,杯子上写着“喝我”,蛋糕上写着“喝我”,这些食物能让人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高,一会儿变矮。《爱丽丝漫游仙境》里,这个奇幻疯狂的梦中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可爱,不知道让多少孩子心生向往。
为了纪念《爱丽丝漫游仙境》诞生150周年,英国顶级畅销童书作家凯西·卡西迪写了一本《镜中的爱丽丝》。和童话爱丽丝故事不同的是,这本书是写给青少年的,是“灰色”的,是描写真实世界的。
《镜中的爱丽丝》曾获2016年卡内基奖提名,是一部描写友谊与成长的小说。它将爱丽丝故事与现代校园相结合,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情节曲折迷离,扣人心弦。
01.快乐女孩被孤立
小学的时候,爱丽丝还是个快乐的女孩,她有很棒的小伙伴和幸福的家庭,是学校最受欢迎的孩子。
自从被老师选中排演了一场校园剧——《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爱丽丝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老师说爱丽丝有表演天赋,推荐她去上戏剧社的暑期班。
那个暑假,爱丽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戏剧社里,她和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经常提到戏剧社的话题。
她没想到,她的朋友伊莱恩和亚兹开始嫉妒她,认为她一直在炫耀。这个冲突,让爱丽丝和她的朋友们不再那么亲密了。
上了中学之后,爱丽丝被孤立了。伊莱恩和亚兹不回爱丽丝的短信,也不接她的电话。爱丽丝只能每天独自去上学,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
爱丽丝曾经求助于青少年杂志,想找到挽回友谊的办法。母亲也发现了爱丽丝的问题,她鼓励女儿去结识新朋友。可惜,两种方法都收效甚微。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会经历环境的变化。新环境里紧张、孤立的阶段总是不可避免。孩子要想在新环境中如鱼得水,一定要找到新的归属感,创造新的成就感。孩子,你要向前看,路上鲜花盛开,有许多美好在等你发现,无需留恋那些离你远去的人。
02.校园欺凌事件
到了八年级的时候,爱丽思成了真正的受气包。她放在更衣室里的鞋被人丢在花坛里,校服领带不翼而飞,书包上被人写上“废物”,头发上粘着嚼过的口香糖。
伊莱恩和亚兹变得更加冷淡和疏远,她们交了新朋友:萨维和艾琳。
萨维聪明、漂亮又有气质,她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可是莱尼说,她们之所以欺负爱丽丝,只是因为萨维不喜欢她。
萨维却总是微笑的样子,爱丽丝觉得萨维一定笑里藏刀。而萨维却对爱丽丝发出了请柬:邀请爱丽丝去她家参加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主题的派对。爱丽丝天真地认为她即将融入这个团体,岂不知意外即将发生......
孩子,如果你在第一次受到欺负的时候选择了默默忍受,而没有喊出来,没有抵制这种行为,那么欺凌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受到的欺负只会变本加厉。
03.捉迷藏游戏
派对开始的时候,气氛还很融洽。孤单了好久的爱丽丝终于感受到了友情,虽然朋友们的赞美有些虚伪和夸张。可是爱丽丝依然很快乐,毕竟这要比被忽略强得多。
就在爱丽丝感觉良好的时候,新的游戏环节让她如坠深渊。莱尼以捉迷藏为由把爱丽丝带进阴暗的地下室,自己偷偷离开,反锁房门,还拉下了电闸。
凌晨一点,奋力挣脱恐惧,逃出地下室的爱丽丝和朋友们争吵起来,争执过程中,爱丽丝不慎滚下楼梯,头部受了重伤......
校园欺凌在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会出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如何解决问题。只有拥有了积极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她才能从容应对现在乃至以后,更加残酷的社会生活。
小说的最后,昏迷的爱丽丝躺在病床上,迷失在梦中的仙境和模糊的记忆里,她在努力寻找回家的路,她想要重返现实。爱丽丝能够得偿所愿吗?那些伤害她的孩子们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镜中的爱丽丝》里寻找答案吧!
镜中的爱丽丝读后感作文篇5
实验室中的小老鼠,在不断被同伴们的欺负,会发生什么呢?
它们大脑中掌管情绪的部位,会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从而导致它们变得更敏感,难以忍受压力。长期的欺凌,让它们表现出类似人类的社交恐惧和障碍的行为,不敢进入新环境,缺乏抗压力,哪怕是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中,它们也无法正常地交友与生活。
这是来自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结果。
无论孩子是优秀或者普通,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正视校园欺凌,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遭遇校园欺凌。与其事后痛心疾首地悔不当初,不如及早预防,教会孩子勇敢对欺凌说不!
《镜中的爱丽丝》就是一本能为孩子们提供有效帮助的小说。它的作者凯西 卡西迪,来自英国,是顶级畅销童书作家并两次荣获“青少年女王奖”。
这本小说带读者重寻迷失的自我
这本书以奇妙的想象,将传统的爱丽丝故事,融入到现代校园生活,展示了女孩爱丽丝在友谊中迷失与重寻自我的心路历程。
01 三线叙述,情境化展示校园欺凌给主人公带来的多重危害
小说的叙述非常引人入胜,双线法让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根据作者给出的线索,像一个小侦探一样寻找蛛丝马迹,让自己揭开爱丽丝惨遭变故的真相。
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对试图说教的作品嗤之以鼻,而《镜中的爱丽丝》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它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在你刚刚找到一点头绪时,就把你带到镜中的爱丽丝世界,那个世界充满了危机,你只有想起一切,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但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常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自动将不快乐的经历封存起来。
找回记忆,就是积蓄勇气的过程。重新回家,就是回归真实自我的旅程。
这是爱丽丝的迷梦,也是每一个少年成长中必须完成的人生课题。
作者用另一条线讲述爱丽丝在校园生活中的巨大转折,从拥有知己、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生,变为被孤立、被欺辱的小透明,这两条时间线,一条倒叙爱丽丝昏迷之前发生的事情,一条是现实时间线,讲述爱丽丝昏迷后发生的种种。
三线叙述,让读者欲罢不能
这部小说,入围了儿童文学的至高奖项——卡内基大奖,它用倒叙、插叙让现实世界与昏迷梦境发生了重叠,三线叙述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悬疑感,让读者欲罢不能,而细腻的文笔,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爱丽丝的每一丝痛苦与悲伤。
大奖佳作,家庭必读
02 面对困境,逃避、妥协都不能带来帮助,只有勇敢蜕变
三毛在留学时,对宿舍里的女孩掏心掏肺,做牛做马,可换来的是什么呢?没有人珍惜她的付出,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最终,她被彻底激怒。
《西风不识相》中记录了她的反抗,“我冲出房间去,跑到走廊上看到扫把,拉住了扫把又冲回房间,对着那一群同学,举起扫把来开始如雨点似的打下去……”
但这样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更多时候,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采取的是逃避、妥协的鸵鸟政策,以为自己把头扎进沙子下面,痛苦就置身事外了,其实这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挪威心理学家奥维斯曾经提醒过,校园欺凌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从心理发展角度,被欺凌者会失去自信、自尊水平下降,消极的自我认知会让他们陷入孤独、自卑的泥潭,进一步带来学业困难、人际交往障碍。而生理层面,则会出现头痛、腹痛、胃痛的躯体化反应,还会面临失眠、噩梦等问题的困扰。
曾经舞台上的明星,后来却成了小透明,欺凌多可怕!
这些可怕的后果,在《镜中的爱丽丝》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在没有遭遇或感受到真正的欺凌带来的痛苦时,孩子们是很难意识到勇气的重要性。但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此,用文学拉近了读者与爱丽丝的距离,用想象展现了欺凌的恶果,让孩子看到只有勇敢蜕变,才能保护自己。
03 珍惜拥有,用爱的表达与循环为成长插上自由飞舞的翅膀
“我不为自己感到难过,
我只为你们感到伤心。
你们的生活多么空虚,
只能靠着伤害别人取乐。”
这是一位勇敢女高中生的反击宣言,加拿大女孩坎特韦尔因为不够漂亮,遭遇了网络校园欺凌。但是她却给出了有力的反击,打赢了这一仗。
她的妈妈更是力挺自己的女儿,为她感到骄傲。
坎特韦尔的成功来自于她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已经拥有的一切就是她最大的财富,而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欺凌者,不过是被空虚折磨得无处安放自我的可怜虫。
《镜中的爱丽丝》中,爱丽丝拥有那么多,和谐有爱的家庭,舞台表演的才情,备受欢迎的品质,可是她却一心都扑在曾经的好友身上,只想回到过去三个人在一起的快乐。
书中精美的插图
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人注定会离开,渐行渐远的感觉固然让人难过,但一味想要挽回,不过是刻舟求剑般的愚蠢。
有人说,“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爱丽丝得到了卢克的欣赏,她却不敢主动靠近,她失去了莱尼的友谊,却一心飞蛾扑火般讨好,这是导致悲剧的核心因素。
“孤单,并非身边没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作伴。”爱丽丝的孤单,不只是几个女孩带来的校园欺凌所造成的,更是因为她一叶障目,没有去发现、主动拥抱身边的美好。
当经历了暗室考验、楼梯滚落、大脑摔伤、骨折阵痛等一系列遭遇,爱丽丝终于清醒过来,这清醒不仅是从昏迷世界中走出来,更是从内心的自我放逐和流亡中走出来。
村上春树小说中女教练青豆曾对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妇人这样回答,“(学习防身术)并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人生态度的问题。重要的是永远维持一种认真保护自己的姿态。如果一味地只是遭受攻击不反抗,我们就能止步不前。慢性的无力感是会腐蚀人的。”
要维持认真保护自己的姿态,就需要心中有满满的爱做底气支撑;
要脱离慢性的无力感,就需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觅身边已经存在的美好,那些来自父母的关切、朋友的邀约,都需要我们用心品味,读懂其中的善意;
就像《镜中的爱丽丝》最后,爱丽丝拥有了新的朋友,这位朋友她曾经欣赏却不敢靠近,而曾经的朋友却成为了大家新的孤立对象。是爱丽丝,用爱的表达将她拉回了一个新的世界,是的,新世界,这里没有嘲弄、拒绝、伤害与孤立,只有爱,是真正的爱,健康的爱。
因为爱,所以醒来;因为醒来,所以清醒;因为清醒,所以珍惜。我想,《镜中的爱丽丝》是一本每个孩子都应该读一读的好作品,在其中找到做自己的勇气,每一位父母也应该都读一读,在其中找到滋养自己的爱之养分。当每个人都能认真了解自己、读懂他人,用心去爱,珍惜拥有,那就不会再有人掉进兔子洞,迷失在奇幻世界里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