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五年级读后感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名人传五年级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传五年级读后感篇1
所谓的《名人传》,当然是讲述名人故事的。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
这本书读完后,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关于贝多芬的故事。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他的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去听力,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仅管是这样,他还是不放弃他的音乐生涯,继续创作。
在他失聪后,他还不断创作音乐。这部《第十交响曲》就是他失聪后的杰作。
还记得其中一个片段。那是他在指挥《合唱交响乐》时,等大家都演奏玩,全场一致鼓掌,但是他一点也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面向听众时,他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这才明白过来。
贝多芬是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快乐的人,但他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名人传五年级读后感篇2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传记的总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采,其作品精深宏博。作者罗曼·罗兰紧紧地把握住这三位名人在各自领域占据突出位置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惑的人生旅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奋斗历程。突出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博爱的情感以及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交响曲".
最让我感动的是: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互相交流,接着他又拜海顿为师。后来一场噩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耳朵聋了,这对于常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一个需要用耳朵去感知的音乐家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可是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自信,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留给后人千古传诵。
贝多芬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只有道德高尚的才能使人类幸福,而不是金钱”。同样,处在顺境中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争取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以此来回报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将来才可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特别令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名人传》告诉我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遇到挫折,也肯定不是十全十美。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碍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事业,悲惨的命运与严峻的考验不仅会落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会降临在那些名人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我们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名人,以他们为榜样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只有有了远大的目标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才会取得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
家长感言: 苦难和挫折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处在顺境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束手无策。我们做家长的真是不能把关爱孩子变成了溺爱孩子,因为那样就会让他们丧失自有的“免疫能力”。小小的挫折都不能经受,今后自己如何去面对漫长的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困境?希望儿子在看了《名人传》后,以他们为榜样,一步步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
名人传五年级读后感篇3
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
一个是意大利的艺术家;
一个是俄国的文学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国度,却同样的有着人性的真、善、美,同样的为了一份事业而献出了毕生精力。始终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巅峰。
强者无畏
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正如作者罗曼罗兰形容的“他的整个一生都像是个雷雨天”。年少的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可以说他是音乐的天才,并且他的父亲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在他父亲强行的控制下开始学习音乐,也同样开始了一个悲惨的童年。
贝多芬却没有就此自暴自弃,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接着,他又拜海顿为师,潜心学习音乐。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就在听力正每况愈下的时候,这位“巨人”也曾想过放弃,放弃作曲,放弃生活。
但是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痛苦之中为他人带来欢乐,写出了《英雄》、《田园》、《命运》等不朽的传世佳作。可以说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忍者无惧
米开朗琪罗“愈受苦愈使我喜欢”。实际而言,米开朗琪罗的生活并不算是痛苦的。他出生于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不像贝多芬一样受到身体上的痛苦折磨,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就像活在高压锅里一般,巨大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专制的教皇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七十余岁的高龄居然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特定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