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初中的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700字,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启智0 分享 时间: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初中的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鲁滨逊漂流记初中的读后感700字1

今天,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看《鲁滨逊漂流记》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鲁滨逊在很小的时候有个愿望——能自己坐船探险,虽然父母反对,但鲁滨逊不愿放弃,到成年后愿望实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30年左右才回到英国。这让我想到独立。

鲁滨逊自己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岛上生活,无依无靠,吃、住都得自己应付。不难想象,鲁滨逊小时候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还做过苦力活儿。由此更可以看出:鲁滨逊的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太过于溺爱,只觉得孩子读好书就好,这些杂活会影响孩子的学业,玩也会导致孩子学习退步,所以整天只允许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父母们都不知道:玩是孩子的乐趣,有时也可以从乐趣中学到课本里所没有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库。

乡村里的孩子正好跟我们相反。他们虽然整天走高低不平的山路去上学,但他们很开心,因为能认识字;他们虽然学业繁重,但他们还是会抽出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他们虽然整天聚集在一起玩,但他们却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以为乡村里的父母不管孩子,而是要让他们独立自主,一面长大后什么事都不会做。

我曾看过一篇新闻:有一对夫妻,他们先后生了两个女孩,觉得很不高兴,就整天殴打孩子。一年过后,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男孩,他们想:终于有人传宗接待了。便整天围着小男孩转。小男孩想拿拖把,但下一秒钟,母亲便把拖把抢来,对小男孩说:‘乖,这些活儿我来做,你去一边玩。“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学习上也很出色,考上了大学,并住宿在那,才隔一天时间,小男孩就跑回家来对父母说,他不去上学了。父母气得给他两巴掌,才问他为什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煮饭、洗衣服…,”父母在原地傻了。而两个女孩,因为父母很少管她们,她们早年辍学,并独立起居,变成家里最富有的人。

可见,父母太过于溺爱,而导致落下一生的“残疾”。

小孩子更应该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太依赖家长。独立是可以陪伴你一生,而父母是不能陪伴你一生的。

鲁滨逊漂流记初中的读后感700字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说的话。今年暑假,我读了英国的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它使我深受启发。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一个19岁的少年,鲁滨孙想要出海旅行,但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但鲁滨孙还是离开了家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不过事实不如意,他在一场狂风巨浪中被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找了栖息之所,他在沉船上找到了食物、武器、工具等物品。又自己动手创造了器具,种了谷物,养了牲畜,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疟疾。他想起英国人生病时,不吃药,只嚼烟叶,他照做了,最终战胜病魔。他又救了一个野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这个野人的名字就叫做“星期五”。“星期五”跟着鲁滨孙学说英语,学干活,干的像鲁滨孙一样好。他们又救了一艘船的船长、大副和旅客。他们勇敢地消灭了船上的叛乱者,夺回大船。他们乘坐大船回到了英国,鲁滨孙回到英国,收取了他应有的财富,就开始赶往家乡—伦敦。他在路上遇到了野狼,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家乡。

他在这片荒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这是多么惊人啊!他初到荒岛时,身上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食物,也没有住所。但他在沉船上发现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后,他便振作了起来。他建了自己的房屋,养了牲畜,做了器具,种了稻谷,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王国。再仔细想想,他在这座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这接近30年的荒岛生活,不是我们想象地那么容易的。如果我们有着相同的遭遇,我们能生存几天?一天,两天,还是三天?我们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们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体会不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鲁滨孙是一个不甘平庸、勇于进取的人。鲁滨孙的内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他厌恶平凡中庸的生活,到海外去闯荡。父亲的劝告、船破的教训都不足以让他回头,以致最后终于遇难,只身到了荒岛。然而他战胜了困难,生活也相当安适。

鲁滨孙是个坚毅果敢的人。他只身困在荒岛,没有助手,没有同伴,但是他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改变了生活,他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到最后的安逸的生活。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并且热衷于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这种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人们传颂的。

鲁滨逊漂流记初中的读后感700字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培根也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可见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正因如此,我才非常喜爱看书,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今天我又阅读了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鲁滨孙漂流记》出自英国作家笛福之手。

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因为他写的许许多多的书和演说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56岁时写出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他在无人的荒岛上生活了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9岁时,笛福因为这个真实的故事,写出了《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了这一篇梗概后,我又找来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看了又看。这本书主要写了:鲁滨孙是个很爱旅游、喜欢冒险的人,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冒险。在一次航海冒险中,他的伙伴都淹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流落到了荒岛上,并存活了下来。在荒岛上,他不仅把捉来的山羊圈养起来,还在荒岛上用一点点麦子反复的种植四年后,终于吃上了自己种的粮食。在荒岛上住了整整26年后,从野人群救下了一个即将被吃掉的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28年后,他和“星期五”终于回到了英国。

“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小小的木栅栏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动,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们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用一根起货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这是我看书时认为最好的一段,因为这一段详细的写出了鲁滨孙是如何把木栅栏做成的,写出了鲁滨孙虽然力气很大,但打木桩时还是很费力,还写出了鲁滨孙的机智勇敢。这就是我认为这是整本书中最好的一段的理由。

21925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