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2)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我认为它的人物描写很成功。从外貌、语言、动作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好人的一生并不平安。这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为什么祥子会堕落,小福子会上吊自杀,小马儿会饿死,二强子会变成酒鬼?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他们无法忍受那严酷的社会现实!他们走投无路,才被逼上绝路。可是诈祥子钱的孙侦探、欺骗他的陈二奶奶、愚弄他的夏太太、轻视他的杨家人,他们却在飞黄腾达,走上坡路。这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黑暗,酿成了祥子等穷苦人民的悲剧。我非常欣赏小说里的一段话:“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诅咒就得到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到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善无善报,恶无恶报。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情形。
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755057小学生《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5
“骆驼祥子”,为什么要叫骆驼祥子?刚看到标题时,我觉得骆驼有着大大的驼峰,像弓着腰的老人。那是不是祥子是个驼背,所以叫骆驼祥子?带着这种疑问,我翻开了这篇小说。
首先看到作者简介:《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老舍1899年出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贫困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对城市贫民的生活有了比较深刻的体验和了解。耳闻目睹民众的疾苦和种种不合理旧制度下的社会现象,激起了他对低阶层贫民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憎恨。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时期,以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车夫祥子悲惨的一生揭露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本是一个很老实的青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凭本事吃饭。但老天很不公平的让他娶了虎妞。虎妞难产死后,他不得不为给虎妞处理后事而卖掉他辛辛苦苦挣来的车。他做了最后的抗争,想拥有他真正喜欢的小福子,然而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自杀了。祥子绝望了,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丧失了要强的性格,最后他变得懒惰狡猾,自私无赖,成了个“刺头”,逐步走向堕落。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自暴自弃才导致的,而是社会的黑暗进一步导致了祥子的人生悲剧,同样也是社会的悲剧。
《骆驼祥子》中还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人——虎妞。她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性格大胆泼辣,敢爱敢恨,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她对祥子是百分百的爱护,为此还和刘四爷,也就是她父亲闹翻了脸。敢爱敢恨爽快利落固然好,但我觉得她身上有很多剥削阶级色彩,比如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她身上的市侩气很浓。由于是车厂主的女儿,在金钱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不忘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瞧不起大杂院的穷苦人。她骨子里就想着天下掉馅饼的事,所以和祥子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分歧。
当细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题目好像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我认为“骆驼”不仅仅体表祥子的外号,也代表了20年代的穷苦人民被那些剥削阶层压的抬不起头,也许正是这种理解才更深刻的感觉到这篇小说中包含的辛酸。
骆驼祥子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 骆驼祥子阅读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