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傅雷家书,第十八章
婕音0 分享 时间:

傅雷,著名的翻译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傅雷的一生,是中国人言中的“君子”外国人口中的“绅士”。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篇1

“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在战争年代对亲友的挂念;“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是张籍客居异乡时难平的情绪。过去,家书不仅是一封给家人问候的信件,也是一条维系亲人情感的纽带,还是一座沟通亲人思想的桥梁。在《傅雷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与关怀。

众所周知,傅雷是一位的翻译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感的父亲。他对儿子的关爱,在家书的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因为儿子的离开而难过,痛哭流涕;也曾因儿子的信被弄掉后,日思夜想,辗转难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诉傅聪要记得回信,要说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爱并不只是对儿子的宠爱,有时还表现出了老师般的严格。当傅聪在肖邦钢琴比赛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时,他告诫说,“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的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让儿子不要骄傲自满。当儿子想离开波兰时,他又仔细列出波兰与苏联的利与弊。这种谆谆教诲与思想引领,让儿子也变得审慎、严谨。

《傅雷家书》之所以能使人获益良多,还因为书中能见其广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优雅与东方文化的稳重,能客观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优点与不足,并将其融会贯通。他也对批评家的建议大方接纳,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对待儿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来教导儿子,也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丽娜对爱情的一味追求来引导儿子的爱情。

《傅雷家书》也是一本有温度和真情的书。当傅聪的前任老师过生时,他会特地在信中提到务必要祝他生日快乐。当弥拉生病时,他也单独写信问候。当傅聪远赴重洋参加比赛时,他在信的开头让他记住祖国。他的关怀是衷心的,他的叮咛是温情的,他们父子的情感是真挚的,父子关系是和谐的。

我们总是会问,亲情到底是什么?父子之情到底该怎样?我想,《傅雷家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亲情不是宠溺,也绝不是父辈与小辈之间的剑拔弩张。父子真正的良好关系应该亦师亦友,可在你身处险境时伸出援手,在你孤独寂寞时送上陪伴,当你迷茫困惑时给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骄傲时给你温馨提醒。

家书,用笔墨让亲情团聚,用信封将亲情送达。我想,这也正是“家书抵万金”“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篇2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第十八章读后感600字篇3

第一次看到《傅雷家书》是在父亲的书架上,那时我正要上高三,父亲只是简单的给我说了一下内容,要我好好的把它看完。在我的藏书中,《傅雷家书》是我多年来翻阅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它虽然装裱陈旧,且从第一页到后记都有自己当年用笔画下的重点感悟印记。

犹记得当时读完家书,思绪万千,心情极不平静,为人之父的傅雷先生,它规定孩子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大气之成,有待雕琢。在长子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

傅雷先生告诫在异国求学的傅聪:“单纯的乐观是有害的,一味的向前看也是危险的。古人说‘鉴往而知来’便是教我们检查过去,为的是要以后生活得更好。”这段话给了当时正要的我感触很深,几次向父亲讨教:“我是否已走出单纯的乐观?我是否已知道去回顾自己的不足?”‘鉴往而知来’几乎就成了我初涉世事的座右铭。

在我反复多遍的阅读中,这段话给了我无限的感慨和激情,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冲破了一些艰险与磨难。与人为善,快乐求生。傅雷先生是这样说的:“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23145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