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十七章读后感(2)
高尔基,年幼时常听大人们提起,却不知道他是谁,欲知他的身世,柯达人们总是说你还小不懂的。初中时了解到了他,他的身世如此悲惨,但也获得了许多名号、荣誉。并且他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童年》也正是他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看完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包括大家的童年估计都是充满了快乐的,然而高尔基的童年如此残酷,他也成为了如此了得的人,我感到很是敬佩。高尔基早年丧父,一直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过着贫困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抱怨过,而是努力的学习,长大后想要孝敬妈妈,这点我也是很佩服的。此书记载了高尔基凄惨的童年的故事,里面夹着一些苦涩,和做人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充满人道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没有伤人的鞭子,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这里的人们善良、团结、充满爱心。走进书香四溢的校园,成为一名莘莘学子,开心的迎来充实的一天。校园里老师们热心的传授给我们知识,我们如同一个个树苗在这个平和的社会里渐渐长大。让我们珍惜现在吧,珍惜每一秒,长大后回报这个人道的国家。让书中亲人朋友间勾心斗角的事永远不要变成现实,让这个人道主义的国家一直延续吧。
我们也将要向高尔基学习,古人说的好:“见贤思齐焉”。
童年十七章读后感篇5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可是,悲惨暗淡的童年并没有让他就此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阿廖沙坚强,乐观的精神。
在那个阴暗笼罩的外祖父家里,他备受欺凌。但是阿廖沙依然很坚强。他敢于挑战外祖父的权威。即使是外祖父用鞭子暴打也不能让他屈服;他懂事能干,很小的时候就能自食其力,在街头捡破烂养活自己……当然,阿廖沙的童年也有温情的一面,外祖母的呵护让他感觉到了亲情的温暖,茨冈尼克,“好事情”等好朋友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阿廖沙依然能发现这些阳光——生活中的真善美。正是这些,让他变得坚强、乐观,让他饱受磨难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儿童的美好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他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
阿廖沙的童年经历让我想起了许多笑对苦难、坚强乐观的人生楷模。在国外,盲聋哑的海伦。凯勒以她坚强的毅力学会了六国语言,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著作。“科学疯子”诺贝尔不畏艰苦,经过反复尝试,屡次遍体鳞伤,终于研制出了炸药……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成功、成才,是因为他们和阿廖沙一样坚强、乐观。
跟阿廖沙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温馨的家庭,快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却从不知道珍惜,总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不足为奇。读完《童年》这部小说,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童年的幸福,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尽管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多少苦难,但我们也要像阿廖沙一样坚强、乐观!
童年十七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