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

关键词: 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三国演义,一年级
婕音0 分享 时间: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讲的是周瑜他才华横溢,被孙权器重,又有小乔做贤内助,可谓是幸福美满,但小气、自私却是他最大的弱点。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篇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语言所富含的意义,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

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

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当然,在书中,这类忠诚的人,屡见不鲜,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动,也告诉我们许多道理,骄兵必败,兵不厌诈……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感谢你,罗贯中先生,感谢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我被它不可抵挡的魅力所折服,不过折服我的不是战争,而是那战争中的智慧。

故事从刘备开始,因结识关张二人,招兵买马,后投靠董卓。再后来刘备、孙权、曹操反了董卓,并各立一方,三国演义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此展开了。

《三国演义》有三种艺术:借、人才战、人物赛。

借的高手无疑有两个,孔明和曹操。曹操在未反董卓时,借天子之名,叫刘备攻荆州,叫孙权打齐公,并把湖南作为他所有等等。大家心知肚明曹操的阴谋,可又不敢反抗,可见这借的威力。孔明更是借的高手。借荆州,名为借,实为占;借大火,烧新野;借东风,灭曹军;借草船,拿万箭;借曹胆,退万军;借大水,淹大军……无处不借。

人才战发生在开国初。刘备和曹操在开国时,急需人才。曹操见张飞不错,抓了刘备老婆,然后骗张飞到一座山的小屋里。张飞眼皮也不眨,提着大刀蹲在门口守了几天几夜。曹操的计划自然没成功。刘备不一样,他不能像曹操那样撒大手笔。赵云是被刘备抹眼泪抹来的;孔明是冲刘备那三顾茅庐的情义才出山。可以说,人才战,刘备大获全胜。

三国时期人才如林中树木般多,但我比较欣赏赵云。赵云武艺高强,单枪匹马救主子的故事就足以看出。赵云还善管刘备家事。一次战后,刘备命令赵云带他儿子刘蝉回城。有人散布赵云投靠曹操了。但是不久后,赵云回来了。

最后,我将上面诸多我的感悟总结一下:有志者事竟成;处处乃学问

三国演义一年级读后感篇3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56484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