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1500字参考(2)

关键词: 培根随笔,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4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5

读书让人明理,知性。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当你独处时,书将是最好的伴侣。静下心来,走进它的世界,你会得到无限的乐趣和力量。在我看来,没有所谓不值得读的书,只是有不同的方式,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我们需要去权衡和思考,取其精华。

《培根随笔》这本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令人受益匪浅。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思想。《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等共58篇随笔,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别喜欢的。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大部分人都听过的名言即出自培根随笔的《论友谊》篇。它告诉我们一位真正的朋友会在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我想这样一位友人是所有人所期盼的,也是所有人应当担当的。

《论美》篇中,培根说道:“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闲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作者主要在于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同时提醒人们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当今这个“论颜值”的社会大环境下,那些影视作品为了“保量”,只注重“高颜值”而忽视“高演技”,“保质”则无从谈起。此时又可看出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只有“颜值党”的观念有所转变,才不会产生这样的掺水作品。

《论逆境》篇里面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顺境和逆境是人生都可能有的状态,逆境并不可怕,顺境也不一定就可爱。人生要面对最多的便是选择,最可怕的是选错了却不知回头。处于顺境怕的是选择放松,处逆境怕的是选择放弃。所以顺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位,逆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行。只有在顺境中自我鞭策,在逆境中百折不挠,那样才能远离恐惧与厌恶,拥抱安慰与希望。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我认为今后也应该像培根学习,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将来重新阅读,一定会有所收获。

 

30192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