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700字范文
《诗经》之美在于静。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读后感,欢迎查阅!
诗经读后感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的诗比唐诗,宋词,元曲多了几分轻快活泼,宛如轻快灵动的少男少女,带着几分自在的心意,随性哼唱,却不经意间,流传千古。
你可曾记得那河州边飘扬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近在它“关关”的叫声。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听到这“关关”的叫声,又见河州旁采荇的意中人,怎会不心动呢?他的日思夜想,对她的无限眷恋,都化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只愿,她不拒绝你,你亦接近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
有种思念是河州旁可见可想的采荇少女,另一种思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蒹葭丛中迷蒙的身影。
那个她,一会儿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州,朦胧的轻烟使她若隐若现。秋水凝结的白露在清晨更为清透,映着她的身影。那遥远的人永远无法触及。我要穿过河流去寻找她,可是河流险阻,挡住了我的去路。有时仿佛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接近,可向前一步后她又出现在了更远的地方,呼唤仍在耳畔响起……她仍旧在水边,而我却触不到她。河道依旧绵长。我用尽一生执着于一场没有结果的寻找,你最终在遥不可及的远方。没有停止,没有悲哀。仿佛已过千年,一生终了。
听说这世间除去思念,还有承诺。有一种承诺叫做《击鼓》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那么深沉无望的爱情,一个渺小的士兵,他的爱情,在宏大的战争中是那么不值一提。他无能为力,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去。即使只是每天吃着粗粮,身边有妻子温暖的陪伴也好啊,总不如现在,排着队去战场迎接死亡。
在一场场骇人的战争中,多少人无望地死去,而我幸存下来。可我的心里却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我多希望哪天,我可以牵着你的手,亲口向你说出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请你原谅我,我们之间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长。
忧郁苍凉的《击鼓》,生死的誓言,是因为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意,初嫁的欢喜。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般。
你艳丽的脸衬着娇艳的桃花,带着欢喜,带着期盼,盼望着以后的生活。你着上华服,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你哼着欢喜的歌,如一道光,照亮了这一方天地。你带着满心的欢喜,踏入一个新的家庭,且是“宜室宜家”。这是所有人对你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你亦是如此安然静好。
《桃夭》就是这样一首简单的诗,不刻意着韵脚,简单又随意,可又是后世无法超越之美,写尽了先秦时代的人民用最美好的祝愿对女子的期盼。女子既是如此安然静好,想必对方也是真心付出吧。
愿我再见你时,你仍是桃花灼灼的极盛容颜,仍有小乔初嫁时对未来的无限期盼与喜悦。与温润美好的郎君,携手度过这漫漫人生。
《诗》三百,思无邪。《诗经》里的故事,确是前世无邪的记忆,极其清澈美好,如同淡茶花香,不芳艳夺人,细细一品,余味悠长。
诗经读后感2
浮生无可说——读《诗经·曹风·蜉蝣》遐想
轻轻解开白玉珠帘,散下一地帘外夕阳。面前的少年倚靠在雕花梨木椅上,浓密的睫毛拢着微阖的双眼。
忽而微风袭来,庭下那株老棠树索索作响,呢语中,一片雪白的花瓣悠悠飘来,落入少年手中的云纹玉杯。少年蓦然张开双眼,望着杯中如泛舟般的细瓣,爽朗一笑,蹙眉仰首,将半冷的清酒与花瓣一同饮下。
“殿下”,我唤他,“西岐王已入了东陵南城。”
云修羽淡淡点头:“最迟在三日之后,西岐大军便可压我东陵京城。”
“不”,我说道,“三皇子和五皇子已降了西岐,明日一早,开城迎王。”
云修羽栗色的秀丽瞳孔中闪过一丝惊异:“三哥和五哥已降了?”
我点点头。
“所以,你此行是来劝降我的?”
我不置可否:“留得青山在。”
云修羽缓缓站起身,为自己斟了一杯温酒。“修羽生为东陵皇子,恕不能揽西岐揆席。”
我沉默了一刻,说道:“东陵安王所守的颖宁城尚未沦陷,殿下若弃守北城赶至颖宁,或可夺得生路。”
云修羽笑了笑,蛋清色的脸颊上漾起浅浅梨涡。“庭下棠花,夜幕正好。替我将那珠帘卷起吧。”
我走过去,拾起窗沿上的青绸带,将珠帘拢入带中系起。回身看云修羽,只见他已又斟一杯酒,正自顾自细细品味。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云修羽手执酒盏,望着窗外棠树,目光中也不知是黯然还是宁静,“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叹只叹我不幸生于帝王家,烽火乱世,躲不过的皇子薄命。”
“蜉蝣朝生暮死,有何乐可言,不过韶华一瞬,微小之极。”我说道。
云修羽摇了摇头,一阵淡淡酒香在空气中晕散开来:“未然。秦始皇命人炼丹祈求续命,汉武帝造仙露台长命,最终都逃不过驾鹤西去。天命何其强大,小小蜉蝣又何苦与之相争。”
“殿下以为,自己当与蜉蝣作比?”
“修羽不过是东陵千万子民中的一个,何尝不是蜉蝣。”
我大笑不止:“殿下未免轻贱了自己,可莫忘了,堂堂凰王殿下,身上背负着整个东陵国的命运。”
云修羽亦自嘲般地一笑,不语。
再次举杯饮尽,云修羽的眸光骤然一变,那是我作为他的谋士从未见过的眼神,长长的睫毛掩映下,眼瞳中闪烁着血红,熠熠光辉。
“蜉蝣短命,一生只为一刻展翅,一朝一夕,随水而生。”“啪”的一声脆响,云修羽摔了玉杯,不知何时,挂在墙上的铣铁短剑已被他持在手中。
“云修羽此生甘为蜉蝣,今日系命于西岐国君,家仇国恨,不共戴天。”云修羽冷静地笑,从案上取下两只象牙酒杯,粗狂地斟满,“你我君臣一场,如今不必谏言,修羽此去,甘愿落幕残霞。”
我仰头将那酒缓缓咽下,上好的芙蕖酿,不知为何又酸又涩。
放下酒杯,云修羽早已远去,余两三滴清冽酒水,兀自挂在杯沿。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我默默低头,“微臣软弱,恕臣不得助殿下最后一力。”
《东陵后志》载,东陵七皇子云修羽,总角之年善诗文武艺,十三冕凰王。十七年,夜刺西岐国君于南城,伤王未遂,自刺于城下。十日,西岐国君毙命于归途。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再将经书轻轻念诵,遥远天边,夜色凉如水。
悠悠蜉蝣飘飞,蒙了眼眸。
“自是浮生无可说,但求铭刻永华年。”
诗经读后感3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鲁迅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如果单单从表面上看,也许人们会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时候,而不必产生对于对方烦恼的烦躁和厌恶感。
大多数的解释对于中谷有蓷这首诗的看法是,一个女人遇人不淑,遭人遗弃,只得在山中感叹不已。
但是也许事实并不如此,因为并不是人被打倒了就单纯是被打倒了,痛苦也有其他的意义,比如说,诗经中有众多的女子都是被遗弃了,那也不意味着消极,痛苦并非仅仅是摧毁,有的人反而勇敢对糟糕的过去说不,这也是相当好的经历。
在诗经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女子都是被抛弃,有“氓”里面的女子勇敢地告别过去,还有“谷风”中女子也是被始乱终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