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闫昌写范文(2)
推荐文章
在国民党的打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撤退到另一个根据地。于是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翻过了十八条山脉,二十四道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历时三百六十八天,这其中的困难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更可恶的是国民党还穷追不舍,企图“清剿”红军的部队。在这条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有被迫转移的农民与工人,一路上冻死、战死的人数不胜数,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红军每天都要走七十余华里,加之环境极其恶劣,气温时冷时热,在这荒野求生,红军每天只能吃野菜跟树皮,吃不到的战士们只能饿肚子,更别说要赶那么远的路,打那么多次遭遇战,填饱肚子都不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让他们坚持走过368天的长征?我想说是“唯信念不灭”。
在泸定桥上,敌人将沪定桥上的木板拆了下来。为了顺利过河,第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二十二名勇士,冒着桥对岸的枪林弹雨,将木板一块一块的放在铁索上,敌方的火力压制极为猛烈。不一会儿,打前锋的战士便中弹倒在了湍急的河流里,顿时“血花四溅”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不畏艰险,用最后一口气,搭上了木板,敌方气急败坏,竟丧心病狂的.烧桥,剩下的几名战士用自己的身体扑灭了火苗。对岸的红军看着战士们的惨死,一个个端起枪向前方冲锋,他们的气势比大渡河的流水更加汹涌澎湃。一时间,另敌人闻风而逃。五星红旗沐浴着曙光在泸定桥上冉冉升起,年轻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染红了五星红旗,使红军的精神发扬光大。
为什么说唯信念不灭呢?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民主,解放人民。相比国民党,他们有信念、有目标、有勇气。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国民党还是无法成功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就在于他们没有信念,为了荣华富贵,他们放弃了初衷,无论有怎样的优势,也只是没有意识的傀儡,怎能不失败?本书的作者斯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让我们较为真实的看到了红军战士的衣食住行和在长征中的故事。短短的四个月让这个外国人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揭露了国民党的丑恶嘴脸,高度评价红军对于中国做出的贡献,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老一辈的红色故事,和峥嵘岁月的艰难与不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无论是军事、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已逐步迈入世界强国的行业。这一切都是那些伟大的红军所给予我们的,中国在发展,人们在进步,红军已被新一代的解放军所取代,但红军的高尚品质却长存世间。红星在成长,闪烁着未来的曙光,这一切都是红军的精神铸就而成。作为新中国的成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红军的精神散发光和热,他带给我希望也带给我们勇气,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红军照耀着不止是中国,更是全世界。他的前景无限,让中国胜利的号角传遍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 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央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央主要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读到了,书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周恩来先后就读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的忠诚于党国。我读到了四十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程。
他们,虽然出生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格斗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国家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
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