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大全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关于战争题材的书和电影并不少见,它们或锋利或残忍,或血腥或压抑。这一本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真实处境的13岁少女的日记中,并无一处暴力杀戮的篇幅,看后却叫人泪盈眼眶,绝望到心底里去。这些被少女默默记录下的文字,无声地抗议着人类因野心膨胀而引发的战争恶行,用战争所带来的无法修复的毁灭警示你我。
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少女,在父母的庇佑下平安健康地成长。就像你我都经历过的花样年华,上学、聚会、玩耍……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当你我依然放肆地挥霍青春时,命运却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人生因此冲出轨道,滑向未知,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
在那个时代,数不尽的犹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放学回家发现父母不在了,父母回家发现孩子不在了……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让所有犹太人惶惶不安。她同父母、姐姐、陌生人隐居在公司大楼里一个暗无天日的秘密小屋中。为了躲避惨绝人寰的种族杀戮,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个没憋住的喷嚏都会出卖他们,招致厄运。安妮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就开始了看不见尽头的躲藏生涯。
青春期的安妮的真诚和敢于表达在屋子里其他人的眼中成了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于无人理解,同时好奇自己身体的变化。她渴望父亲更多的爱,不满于母亲的苛责。我看着她,就好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有些时候我会因为安妮对待母亲的方式感到心酸又愧疚,因为我也曾用刻薄的言语回击爱我的人,用冷漠和拒绝来逃避他们的亲近,忽视了关爱。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弥补青春期的叛逆,因为我们有机会成长、蜕变,而后得以理解亲人的爱并回报他们。然而可怜的安妮,却永远停在了那个阶段。
在秘密小屋躲藏了近两年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战争结束的胜利曙光。盟国开始反击了。然而命运再一次视安妮的祈祷于不顾,他们被告发了。对受难者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在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罹难,就如正盼着孙儿出生的祖母,却在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前骤然离世。
安妮曾说,我不愿像妈妈和其他女人一样,嫁人生子,然后被忘记,我想要名垂千古。这是整篇日记唯一让我稍感欣慰的地方。因为她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不仅名垂千古,更是感化了千千万万人,我们将永远铭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日记读后感3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