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读后感心得体会(2)

关键词: 雾都孤儿读后感心得,雾都孤儿读后感体会
戴衔0 分享 时间: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费金狡诈阴险的容貌,圆滑善变的举止,处处与高尚美丽的露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与善同丑与恶的并肩而立,更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卑劣品行的可憎,和善良情感的高尚圣洁。

读《雾都孤儿》读到的是当时英国社会下层黑暗悲惨的现实,不公平如影随形。而其中善良的人如同这黑暗里黎明的一缕光亮,慢慢照亮世界直到春暖花开。

我读到作者对于救助贫民弘扬正义的渴望,读到无论我们在哪里,是否贫穷,是否富有,是否卑微,是否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是否在经历苦难,都不要屈服于现实,低头与命运,心中坚守的真与善终会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雾都孤儿读后感4

狄更斯的著作《雾都孤儿》,讲述的是一个孤儿奥利弗从孤儿院中出逃后,在伦敦的街头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在这篇故事中,一个个生动且饱满的个性人物构造了雾都这个舞台上充实丰富的阶级背景。善良绅士的奥利弗,虚伪狡诈的费根,暴躁凶狠的赛克斯,乐善助人的布朗罗先生,露丝小姐和罗斯伯里先生等等。如果要说其中的人物,可能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南茜,她不能被称之为“小姐”,因为她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她粗俗,一点儿也不淑女,从小便坑蒙拐骗,可谓是染尽了社会的黑暗色彩,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物,她有着与露丝不同的,有着别样的魅力,凄凉而又美丽,绚丽地不可一世,却又令人惨然泪下。因为她仍然保留着最为善良的一丝纯真,她千方百计的保护着奥利弗不受污染,最后为了救他背叛了自己的同伴,哪怕知道自己可能会不得好死。但即使如此,她仍然为了保护自己的男人而选择了那条肮脏的街道。最后她却死在了她最爱之人的手上。

在整篇小说中,善与恶,美与丑,都有着自己的结局,大都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者大都结局圆满,未来幸福;恶者不是金盆洗手,就是凄惨至极。虽然都令人高兴并且欣慰,却有一种不真实感,美好得如同一篇童话故事,善者都升入天堂,而恶者都流放地狱,世界充满光明。相比之下,2007版的《雾都孤儿》,虽然情节删减十分严重,但它的结局却真实而又圆满。善者如奥利弗等的确幸福圆满,恶者如费根大都不得好死,但只是短短的一个片段却露出不一样的气息:“机灵鬼"在目睹费根的死亡后,牵着赛克斯的狗,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颇有下一代赛克斯的苗头。

这使我不由得感慨,不论一个人的结局如何,世界仍会依照她自己的的轨道运行,社会不会因一个有罪之人的处死而洗刷掉所有的罪恶。想要拥有美好的未来,除了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外,仍然需要自己把握机会,自己去努力。

雾都孤儿读后感5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这本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书中的主人公奥利弗是个从小就在教区贫民院长大的孩子。他的母亲在贫民院生下他之后就去世了,是教区的人为他取了奥利弗这个名字。在教区贫民院中,奥利弗饱受虐待,后又被送到棺材老板那儿当学徒。由于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暴力以及侮辱,他逃亡伦敦。在那里,奥利弗不幸误入贼窝,期间被一位善良的的老绅士班布尔先生收留,但不久又被那一伙贼绑回贼窝。最后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班布尔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看着这本书,我不禁为奥利弗的悲惨遭遇和他的善良所打动。当奥利弗被盗贼们抓住时,他乞求着:“那些都是老先生的,在我还热病快死掉的时候,是那位好心的先生把我带到他家里去,照看我养好了病。哦,求求你们把这些都送回去吧,把书和钱还给他。你们要我一辈子待在这儿都可以,我只求你们把这些东西送回去,不然他们应定会以为我逃跑了的,你们可怜可怜我,把书和钱送回去吧。”奥利弗没有先为自己的安全着想,而是一心想着不要辜负老先生的期望,不让他伤心。

同时,女扒手南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可怜的奥利弗,南希不惜背叛赛克斯,冒着被抓的危险去帮助他,最终惨遭杀害。南希是善良的,她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心甘情愿的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他向班布尔报信,却获得了悲惨的结局。我不禁为南希的命运感到同情。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启示:无论环境怎样恶劣,世界怎样复杂,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份善良、博爱的精神,这样于人于己都会带来快乐和幸福。

3692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