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的美文佳作

关键词: 世界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的美文,世界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的佳作
戴衔0 分享 时间: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百年孤独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百年孤独读后感1

作为拉美文学领军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巅峰之作,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百年孤独》犹如一阵从美洲大陆刮来的风暴,强有力的撼动世界文坛,在拉美暗淡的星空划出一道奇幻的轨迹,点亮了辉煌的过去与苦难的现实交汇的孤独之陆,表现了触目惊心而又发人深省的“百年”与“孤独”。

“百年”即是象征拉美漫长的屈辱史。从书一开始,我们便进入到一个伊甸园般的世界——马贡多。“那时的马贡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房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指点点。”这时马贡多能够与新航路开辟前的美洲十分相似,封闭落后却又安逸.

作者洋洋洒洒地交代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后,笔锋一转。从奥雷里亚诺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深刻的社会危机。当里正与阿卡蒂奥关于村庄管理权发生激烈争执时,我们能够发现乌托邦似的社会与强权政府的矛盾,而这矛盾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如果说吉普赛人从贸易打破原住民社会秩序,那么内战就是彻底的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破坏安宁稳定的社会形态。经过阅读历史以及对作者个人经历的考察,能够认识到书中的内战,情景与20世纪拉美混乱状态多么相似。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阿卡蒂奥之口,反映了独裁的残酷现实,表达了对独裁统治的批判。内战与独裁,又是这一世界的苦难根源。

内战的结束并没有为马贡多居民带来长久的安宁与和谐。当铁路被引入小村庄时,马贡多遭受了更大的劫难。香蕉公司的到来,与吉普赛人到来相类似,却比前者威力更为强大。从书中能够看出,铁路是又一与外界联系的标志,同时代表着马贡多现代化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强烈地冲击着居民自然的生活与朴实的思想。以香蕉公司为代表的殖民者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侵略,输出科技成果与现代生活方式。马贡多以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异变,现代生活方式诱惑着人们走向堕落。现代化带来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不了马贡多道德衰落的现实。工人罢工导致的大屠杀以及香蕉公司的撤出与铁路的荒废导致的马贡多的衰落,说明现代化可是是糖衣炮弹。殖民者攫取财富,经济侵略,罔顾人民利益的行径被深刻的揭露批判。

百年孤独读后感2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能够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研究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终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能够用他们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最终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能够说,这一种孤独应当是一种共性,能够从表面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深层次;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

本书能够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终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读来津津有味。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套对抗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这些看似枯燥的条列式的方法,作者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故事里,极端却真实地表现了人性,表现了整个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最终也跟随着成为了疯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以及最终出现的阿玛兰塔乌苏娜,她们一向坚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乱的生活中。前前后后出现了不少牵扯到这个家族的女性,她们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两种不断循环的男性性格:奥雷连诺和霍阿华蒂奥。他们的循环推动着整个故事,并且使得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魔化色彩。从创立小镇,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就像绕了一个圈,最终还是归到原点。整个家族的这种循环,同样也是整本书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百年孤独读后感3

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这本书,孤独在生活中应当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的方式不一样。孤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却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在每一天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之后,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无论怎样借由其它的活动来抗拒逃避,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些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或是转换成现实生活中,游戏也好,电视也好,钱也好,楼盘也好: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一天重复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种感觉,或者说是找不到真实的自我。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看着别人能拿到好成绩在自我面前笑得开怀时,当别人诉说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种种趣事时,即使近在耳边,在眼前,却好像离自我很远,不能像他们一样,所以很孤独。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终仍体力不支,被孤独埋葬。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终仍被孤独侵蚀。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它,反正到最终总要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如独自适应社会中的一切,独自承担职责,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用害怕了吗?

37403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