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推荐文章
《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76年出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
当我看到《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第31章的时候,我被汤姆那勇敢的精神,以及他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汇总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所感动了。
这篇文章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本章记叙了汤姆和贝姬在山洞了曲折、奇妙、紧张历险的过程。从一开始汤姆每次都说!哎,你放心:“这一条还不是,可是我们立刻就会找到它的。”这一句表现出汤姆开始的时候自信心满满不信自我会迷路,。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汤姆越来越觉得没期望了。
当我读到了贝姬双腿一软瘫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时候。我觉得汤姆此时可能也没信心在劝她了,因为他已经劝她很多次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汤姆竟又一次对贝姬说:“鼓起勇气”。因为他明白,如果坐在那里就仅有死路一条,而反之、如果继续探索,可能有新的出路。
他们两个在山洞里没吃没喝待了一个多星期,尤其是汤姆在撞上印第安人乔之后还敢再次去冒险。可见汤姆的毅力和勇气是多么让人敬佩。
由此我想到一则新闻,是一对男女在晚上开车到山区游玩,在拐弯处的时候由于车速太快,不幸冲入悬崖之中,两人不一样程度的受伤了。由于晚上,山路无人,此时那个女的就陷入恐惧之中,男的劝她坚持体力,等到救援,她就是不听就大喊大叫。结果等到别人发现,去救他们的时候,那女的已经死掉了。
所以我们无论陷入什么样的困难之中,必须要坚持冷静,像汤姆和那个男的一样,在困境之中、不气馁,用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拯救自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2
有许多的人,都是在生活中顽皮捣蛋,可是在关键时刻,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男孩。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他厌恶枯燥乏味的功课,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次,波利姨妈让汤姆粉刷围墙,汤姆机智的想出一个鬼点子让镇上的伙伴,一个个濒临破产,自我还能在一旁做翁得利。一天夜里,汤姆去坟场玩耍时无意看到: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印第安乔伊乔杀害了一位医生并诬陷了一个无辜的人;之后,被诬陷的人要被判处死刑,汤姆无法承受良心的折磨,便冒着生命危险去为此人作证,以致之后差点招来杀身之祸。汤姆就是这样的坚定果敢,富有良知和正义感,关键时他总能挺身而出,把自我的生死之置于度外。但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汤姆这么做呢?许多人表面上斯斯文文、潇洒大方,可真到关键时刻,他们却跑得无影无踪,充分体现了这些人自私、保守、贪婪的陋习。这是多么鲜明的比较呀!
其实,儿童是最天真无邪的。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妨以汤姆为师,把他的行为当作自我的一面镜子,时刻照照自我,能够不断抹去尘世的喧嚣、抚平心灵的浮躁,让自我始终坚持一颗童心,拥有正义感和善良的本性,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心狠手辣的乔伊,最终还不是活活饿死在了山洞里。
期望有机会你也去看看这本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3
《汤姆索亚历险记》仔细阅读后,使我受益非浅。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替他干,还主动送他礼物。之后和夏克逃去荒岛,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着乐。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有点不象榜样的样貌,可是,他为了正义,毅然挺身出来作证,拯救了无辜的“罪犯”—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敬佩的小英雄。整篇文章讲的就是汤姆的童年,惊险又不平凡。
看着这本书,汤姆总能给我一种具有正义,勇敢的精神,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和汤姆一样大的孩子,亲眼目睹了整个凶杀案的经过,你是否会恐惧之余,去指证真正的凶手呢?可见,汤姆的勇气可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孩子。我们的童年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而汤姆的童年则是充满冒险经历的,其实,在生活中,不难看到同样有这样的孩子:能够在学校的走廊上,看见几个嘻嘻哈哈的男孩打成一团,经常成为教师和家长们心里的一块石头。可是他们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汤姆虽然调皮捣蛋,但应对自我亲人对自我的思念,他也忍不住哽咽了。并且,我从汤姆身上获得的最大的就是:我明白了拥有欢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笑对生活!这样,生活才有意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4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是,当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我也认识了一个哲理:有时候,沙子也会发光!
而我所指的“沙子”就是这本书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大名其实是:汤玛斯·索亚),他是个正直、顽皮、勇敢、乐观、聪明……让我喘口气再给你们讲:机智、可爱,对了他还十分富有爱心的男孩子。他既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滑头”,又是一个被孩子们崇拜的“小英雄”,还是一个整天让波莉姨妈担惊受怕的“小孩子”。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对人微不足道的“沙子”,却有着一段段不一样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