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的精彩文章(2)
很多时候,再去读历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视角去俯瞰世事。或许就是这样,我们会去感慨,会去气愤,会去惋惜。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4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明白的琦善大概是一个备受苛责的人,看过很多对他的形容,说他是旧官僚,说他胆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说他是卖国贼。大多时候,琦善都被拿来与林则徐作比较,用来突出林则徐的爱国,忠义,有远见。
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琦善却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此刻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可是至少,我发现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为的那样,是个胆小怕事主和的旧官僚。就像蒋廷黻先生评价那样: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的确,我们就不应当把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怪在某一个人的头上,我们没法说刀枪棍打可是洋枪洋炮是因为一个大臣的过错。在蒋先生的书中,我认识了一个诚实的琦善,他明白没落的清王朝没法与兴起的近代化英国相抗衡,他认识到“化外蛮夷”的实力而不惜一切去“抚”,他在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国。可惜这种诚实在别人看来是失了国体,这种诚实无异于是一种怯懦。可是,在我此刻看来,琦善担的起中国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称号。
或许有的时候事实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样貌,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历史永远是最伟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有一个公平的确定。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
中国,一个在历史上以往显赫一时的国家,从1840年到1949年的4月,因清朝政府的腐败,自高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闭关锁国,再不与外国来往。之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却不料清廷的昏庸懦弱,向恶徒妥协,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堕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掠走珍宝,砸、抢、夺、拿、烧,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在那时,谁会想到我国四大发明,景德镇的瓷器,郭守敬的《授时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郑和宣扬国威……从前的辉煌都付之一炬!我常常想,清政为何要闭关锁国,为何那般懦弱!既然你存在在这世上,就不应当退缩,把一块块土地让给侵略者,一次次的退缩,一次次的妥协,国破家亡,四分五裂!叹你割让173.9万平方千米土地在所不惜,义无反顾投入敌军阵营镇压革命…但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呢?结果还会是这般惨烈吗?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开始了向世界证明自我身份的征程。回顾今朝,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上也是一日千里,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屡战屡胜,夺得70块奖牌,其中金牌26块,位居世界第三!这足以见证了我们此刻的充足实力。
此刻的我们,不再是那个受尽外国欺凌的旧中国了,我们有发达的工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不乏有多项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就因为我们强大了,我们发展了,外国也对我们恭敬有加,在与国外交往中,我们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有对手,也有敌人,即便敌人也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落后就要挨打。你落队了,别人就欺负你;你强大了,别人就尊敬你。虽然今日的胜利十分辉煌,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让我们喊出心底的愿望:勿忘国耻,继续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的精彩文章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