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观后感600字

关键词: 窦娥冤,窦娥冤观后感,窦娥冤观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窦娥冤观后感,欢迎查阅!

窦娥冤观后感1

在之前与古代文学打交道的过程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中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唐诗宋词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唐诗大多是格律诗,语言整齐而精炼,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音韵美。而宋词虽然少了一些形式上的约束,也讲究炼字,短短几十字,以简练的文字来表达深远的意蕴。()而本学期所学的元杂剧却与之截然不同,是融合歌舞的表演艺术,我们现今读到的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明晰,是更直白生动更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文学作品。

在粗粗了解元杂剧的体制后,我阅读了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它是传统的'杂剧,沿用了四折加楔子的方式来叙述,楔子讲述窦端云如何来到蔡婆婆家,第一折作为开端写流氓张驴儿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为妻,第二折写窦娥因孝顺之心被太守严刑逼供,蒙受不白之冤,这是情节的发展,第三折是本剧的高潮,写窦娥受刑,血染三尺白绫,六月-飞雪,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尾,窦娥之父为其洗冤,制裁恶人。

其中,第三折窦娥临死前,爆发出的怒火成为了传唱至今的经典。她说: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一段气势汹汹的唱词对天地的指责大胆而惊人,唱出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一反之前窦娥善良温顺的摸样,给予鲜明的对比效果,更突出了窦娥对于封建统治的控诉,是反抗意识的觉醒。窦娥指天发出三个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些看似不可能的誓愿一一实现,以种种不可思议的迹象向全世界证明了她多么无辜。

最终,窦娥的冤屈被昭雪,但以鬼魂的形态去倾诉而非人,这本身对封建社会不公平制度的一种讽刺,在官僚制度的层层阻碍下,不以鬼魂之身是不无法接触当权者的。以鬼魂诉冤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发生的。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窦天章不曾一举及第,不曾官拜参知政事,终其一生只是个庸碌无为的落魄书生,也许对窦娥的冤案就会投诉无门,反遭迫害,窦娥永远蒙受冤屈。平定冤屈最终还是基于掌权者的意愿,而非真正的公平正义,这是作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共同的无奈。

窦娥冤被称为我国古典悲剧的典范性作品,由窦娥悲苦的命运揭开了黑暗社会的面貌。窦娥的悲剧绝不仅仅只是她一人的悲苦命运造成的,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加诸在她身上的。年仅七岁便被穷苦潦倒的书生父亲卖给蔡婆婆,年纪轻轻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窦娥恪守妇道,谨遵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三从四德,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女性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受到最多迫害,成为代社会底层善良、孝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以及作家对现实的反思,这样一部作品,兼有极强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涵义,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

窦娥冤观后感2

关汉卿,祖居山西解州,即今天山西运城解梁镇,幼年随父亲迁入燕京(今北京),后移居祁州蒲阴伍仁村,少年时代在伍仁村的关家园度过的。英才自古出少年,十四岁的小汉卿,便在祁州蒲阴县(今河北省安国县)的伍仁村留下了“蒲水威观”的苍劲石匾手书。在学医治病的同时,17岁的关汉卿一不留神便写出了第一个剧本《凿壁偷光》。随后,关汉卿和未婚妻谢丽珠合力创作了第一本杂居《状元堂陈母训子》,关汉卿首次粉墨登场,成就了一代“杂剧班头”“梨园领袖”。20岁的关汉卿因一本《单刀会》,再次粉墨登场客串关公,喜获“小关公”美誉,名动京城。元代特殊的卑视文化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文化艺人的层出不穷登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王实甫、郑光祖等,而这些只是被历史记载的一部分名人。此后,《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陆续出炉。

元代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黑暗时期,明显的民族歧视,元代的蒙古军人对汉人的欺凌令人发指 ,关汉卿在悲惨的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创作泉源,创作了《包待制(包公)智斩鲁斋郎》,揭露元代蒙古官员狩猎“放飞”扰民、辱民妇女的社会现实。创作了《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揭露元代皇亲国戚辱民,激起百姓抗争,并以百姓获胜的现实。

关汉卿在与杂剧艺人的接触中,与自己的第二个妻子相遇,朱帘秀,原是皇家教坊的名旦 ,在入宫献艺时,被大贪官大奸臣阿哈马看中,借名请朱帘秀唱堂会欲图霸占,朱帘秀不从,阿哈马便抓了她60岁的朱师傅并活活打死,关汉卿乘医好皇太后的病为帘秀求情获准,但是阿哈马依然苦苦相逼。带着满腔的愤恨,关汉卿以帘秀的遭遇和另一女子彩娥的命运为素材(元代横阴县寡妇彩娥为生活原型,彩娥是个童养媳,后来丈夫去世,彩娥赡养婆婆,婆婆有些遗产,婆婆前房有个女儿,嫁后生的一个儿子叫马儿,婆婆的女儿生马儿后便死了,马儿长大后成了一个泼皮,见彩娥有些姿色,便想霸彩娥为妻,彩娥不从,马儿便想药死彩娥独占外婆遗产,结果婆婆吃了马儿做好的带砒霜的面条,马儿收买县官,定彩娥为死罪),创作了享誉世界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把人民对元统治者的骄横不满用剧本的形式袒露于剧场。

这出戏,以雷霆万钧之势,把人民的愤怒溪水,引入反抗的滔滔大江中。关汉卿怀着殉道者的精神,创作了这部刺破黑暗云层的巨作,朱帘秀带着对艺术对自我命运的献身抗争的坚毅,冒着被阿哈马到处追捕的危险,在四大勾栏太乙、春光、喜庆、同乐各串演一场,这本戏,在同一天同一时间,由当时大都的四大名旦顺时秀、天然秀、翠屏秀、燕奴秀同时登台献剧。由关汉卿的好友梁进之,雇佣一驾马车,载着关汉卿夫妻在四大勾栏间客串,所到勾栏处,门前便亮出一个牌子“杂剧名旦朱帘秀来此串演窦娥冤”,马上便是一片掌声,朱帘秀一身素衣便装,向观众深深施一礼,“各位父老兄弟,帘秀本应专场演出,只因阿哈马打死我父亲,还在到处捉拿我,我有怨无处申,有苦无处诉,京城之大,无我藏身之地。只能在此串演一折,以敬诸位了。”说罢泪流满面,台下群情激昂,义愤填膺。此时,台上的不幸,台下的苦痛,元代大地的疮痍,在戏于真间已经难以分辨,名旦眼中复仇的火焰,憎恨的唱腔把一腔悲恨渲染到极致,观众心中的苦痛,被压抑的愤怒在梨园中瞬间被宣泄点燃。你听那台上一声锐利的叫屈,便胜过骇人的海啸;窦娥绝望的指斥天地,控诉人间的罪恶,台下便抽泣声声,含冤负屈的窦娥就是那万千元代民众的化身。窦娥骂天不辨贤愚的不正气,众人便在唾地的扬恶欺善的不公平;窦娥哭诉善人贫穷命更短,众人便痛斥恶人富贵寿却长;窦娥怒陈没来由就犯了王法 ,众人愤指不提防便遭了刑宪;窦娥说我冤情不浅,众人喊我苦情不短;窦娥唱那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众人呐喊着把滥官污吏们都杀死,为百姓们除强暴。台上的窦娥在痛苦的斯唱,台下的观众在悲愤的呐喊,这里不再是赏曲取乐的勾栏,而是那酝酿复仇的源穴;台上的一个个窦娥不再是耀眼的旦角,台下的怒喊的民众才是愤贯长虹的斗士;台上的素裹窦娥不再是一个走向陨灭的怨妇,她是怨愤的神灵,燃烧斗志的精灵,呼唤勇敢的士魂!她走到那个勾栏,便如山洪海啸般掀起冲天的愤怒的感情巨浪,卷起倾倒巍巍五岳的抗争狂飙,戏剧不再是一出出戏幕,她撕出了每一位观众灵魂中贮藏着的公理正孩子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欣赏关汉卿先生的不朽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选段吧!

关汉卿,祖居山西解州,即今天山西运城解梁镇,幼年随父亲迁入燕京(今北京),后移居祁州蒲阴伍仁村,少年时代在伍仁村的关家园度过的。英才自古出少年,十四岁的小汉卿,便在祁州蒲阴县(今河北省安国县)的伍仁村留下了“蒲水威观”的苍劲石匾手书。在学医治病的同时,17岁的关汉卿一不留神便写出了第一个剧本《凿壁偷光》。随后,关汉卿和未婚妻谢丽珠合力创作了第一本杂居《状元堂陈母训子》,关汉卿首次粉墨登场,成就了一代“杂剧班头”“梨园领袖”。20岁的关汉卿因一本《单刀会》,再次粉墨登场客串关公,喜获“小关公”美誉,名动京城。元代特殊的卑视文化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文化艺人的层出不穷登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王实甫、郑光祖等,而这些只是被历史记载的一部分名人。此后,《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陆续出炉。

窦娥冤观后感3

一个世纪前的某一天,嫦娥和窦娥相遇了,并激动地聊起了心里话……

嫦娥:窦娥妹妹呀,你哭什么呀!那么伤心?

3860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