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作文700字参考(2)

关键词: 红岩,红岩读后感,红岩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红岩读后感4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成列展览中,有一个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宋振中。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他牺牲时,年仅九岁。

在他六岁那年,难友们用绝食换来了他读书的权利,还为他制作了特别的“文具”。小萝卜头也没有辜负叔叔阿姨们的一片好心,他不仅认真学习,还借着自己走动的方便为战士们传达信息,当起了小通讯员。

那时的集中营里,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上学时,小萝卜头十分渴望得到黄将军的一支红蓝铅笔,为了得到它,他每天非常认真地背诵俄文单词。当他得到这支铅笔头后,却不舍得用,他盼望出监狱的那一天再用这支笔!可是,他没能等来这一天。

小萝卜头做过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了城里,他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了。但“城”还是像白公馆一样,有铁窗黑牢,人们穿着囚服,空中还有长着翅膀的特务……一切都是那么恐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净是这些黑暗的现实。

即便如此,小萝卜头还是那么乐观。他会和比自己大许多的革命者聊聊天,用自己单纯的想法与他们讨论一些严肃的话题,用自己稚气的言语感动着人们。作文//Www.ZuoWEn8.Com/就像小萝卜头初遇成岗时,他用自己简单的方法辨别着人的种类;大方幽默地说自己是“老政治犯”,还调皮地与成岗交谈。临走前,他送给成岗一张画——“黎明”。一张鲜明的水彩画,多么有气势,充斥着对自由渴望的强烈感情,甚至最后还不忘与成岗聊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这种不畏困难、天真善良,才是青春。

小萝卜头是集中营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可以借着上课的理由在集中营中自由行走。于是,他利用这一便利为难友们传递信息。小萝卜头与成岗的最后一次对话中,他低声说自己有一件事没有办好:齐伯伯叫他打听一件事,他却没能直接告诉齐伯伯,很是自责,只得让成岗转告。他声音里充满了未能完成任务的内疚和责任心。这种临行前都不忘使命、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青春。

那时的特殊环境下,造就了小萝卜头一样的为了革命事业而奉献青春的年轻人,他们用生命书写着青春。现如今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着比他们好的多的环境和资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青春呢?牢记历史、不忘耻辱、奋勇向前、这才是青春!

红岩读后感5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共同创作的,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的艰苦奋战,革命者在敌人炎热、蚊虫、饥饿、干渴等种种手段下不屈不挠,并在小说的最后突出重围,成功越狱。

小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不少动人的场景。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而在这许多中,华子良脱颖而出。他是全书中最大的英雄。

华子良“满头白发”,有着“刺猬一样的胡须”。他“一直疯疯癫癫,行为反常”。华子良受刑无数,满口牙齿都被拔光,被绑去陪杀场,枪一响,他的任务就开始了:伪装疯癫,长期潜伏……

十五年。

是的,十五年。成岗介绍他是“胆小鬼”,刘思扬鄙弃地说他是“软骨头”。而他全然不理会。他卧薪尝胆,厚积薄发,十五年来坚持每天跑步锻炼,听话地给狱中做饭,他从不忽略每一个细节。而对于他神乎其技的伪装,书中有不少描述:“从来没见过他和谁说过一句话。我们同牢房关了五年,他也没开过口。每天放风,尽在院坝练跑步,天晴是这样,下雨也是这样,刮风下雪也是这样。我记得有一年,下大雨,院坝里积满了水,疯子周身都湿透了,还是踏着积水乱跑。可是一回到牢房就闭着眼,一动不动地坐着活像一尊泥塑木雕的怪物。吓疯了以后连眼神也变了,头几个月,一看见特务就发抖……”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到来,然而五年过去,白公馆和地下党的联系中断了。他知道是时候站出来了。

“你是什么人?”

“共产党员。”

“为什么到这里来?”

“党需要我发挥作用。”

这是真正的英雄。他没有像渣滓洞中的许多人一般,在狱中大唱革命歌曲,他所做的,是真正能改变形式的。党需要他,他就出现了,他接通了白公馆与地下党的联系。即使这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但已经足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华子良是《红岩》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但本书故事之精彩并不止于此。虽然过去的许多是我们这代人所无法理解的,但是此书依旧是一部文学佳作。

红岩读后感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红岩读后感700字5篇

《红岩》读后感700字5篇

《红岩》经典读后感范文6篇

高中生读后感700字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大全

小兵张嘎读后感700字范文

稻草人读后感700字精选范文大全

《西游记》读后感700字范文7篇

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精选

初中读后感范文600字5篇


41679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