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
读书,能够和你的过去娓娓叙谈。探视成长的痕迹,重温生命的过程,更能与未来神交忧欢,同悲同喜。你能够饱览你不曾目睹的一切,还能够抵达你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你梦寐的巅峰。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1
这几天,读了一篇小说名叫《格列佛游记》,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带入一个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讽刺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混浊的社会。读完之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当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剧情,也使我为之心惊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数主人公在小人国的经历。
曾经来往繁密,友好的两个国家,不来夫斯古帝国和利里浦特国,受贪婪野心的驱动,导致兵戈相向,发动战争,主人公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受到厚赏。
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义而直接拒绝他国国君的无理要求,却让国君无法接受,从此在国君心中种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员暗中中伤主人公,他在国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变为魔鬼,以至与个别朝廷官员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这就如同书中所说“伟大的功绩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时你拒绝满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从前立过大功也绝不能得到宽恕”。
读到此刻,我颤抖了,不由得感到一丝心寒……所谓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国君心喜;小人对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诋毁形象。想到这,我不由得感叹历史上的忠臣最终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几个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个。
这篇游记写出来的,在我脑海呈现出的,是一个浑浊,无情的生活,是过去的生活的缩影!从作者描写隐含的嘲讽和蔑视中,处处体现出抗争精神。而游记反映出来的当时__国的社会风貌,也让我明白到在时代进步的背后往往充斥着不幸与荆棘,但无论如何,它毕竟是生活,这篇小说可谓悲喜交织。
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2
最近我看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这是一本讲述了真善美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安妮·雪莉是这本书的女主角,她并不漂亮,是个红头发女孩,脸上有雀斑,但她的天真、幽默、善良打动了许多曾经讨要过她的人。绿山墙农舍兄妹马修和马瑞拉想要收养一个男孩,但因为中间传错了话,把女孩安妮带回了家。
马瑞拉想送回安妮,但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和丰富的幻想力,让马瑞拉对安妮难以割舍,就让安妮留了下来。安妮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她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感染了身边的人,让人们更富有爱心,更和谐生活了。安妮有一颗感恩的心,凭着自己辛勤的汗水考上了大学,得到了一笔奖学金,但不久马修死了!马瑞拉又被诊断出眼可能失眠,安妮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那笔梦寐以求的奖学金,成为当地的一名教师,在家中陪马瑞拉。
我怀着一种甜美和纯真的感觉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中的人物都很真诚、善良、美丽。有对收养的安妮如亲生骨肉一般疼爱的马修和马瑞拉,有放弃地位,和安妮亲密无间的朋友戴安娜……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安妮,安妮是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坚强女孩。
最然父母在她幼年的时候病逝了,但她没有自暴自弃,坦然面对一切困难。我和安妮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我们都爱幻想,嘴巴一张开就难合上,,说的话足以装上几十箩筐。但我和安妮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一遇到苦难就退缩,不是查电脑就是问爸妈,根本不会去面对和挑战。我拥有父母的疼爱,长辈的关心,但之前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呀,根本不懂得珍惜长辈的关爱。
这本书让我懂得真善美,我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的执着,学习她的纯洁,学习她的坚强。
安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努力的方向。
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3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
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