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福臻0 分享 时间: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们看过吗?愤怒与焦虑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

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它象征着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塞林格在书中采用了第一人称限制视角,故事的讲述只限于霍尔顿的心理活动或感觉范围之内。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霍尔顿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自卑、矛盾的人。自卑在于当他听说斯特拉德莱塔约会琴·迦拉格,一位他在前年夏天认识的女孩,他与这个女孩有很多快乐的回忆,他跟斯特拉德莱塔讲了很多,尽管斯特拉德莱塔在打扮,没怎么理会他,又几次问要不要去跟琴打招呼,可是他却不敢,因为他被学校开除,内心是自卑的。当霍尔顿在酒吧遇到凡伦西姬,想要跟她交流,但他又是通过一个侍者来传达的。他渴望与人交流,可是却总是融入不进。在霍尔顿被妓女和老毛里斯敲诈后,他只能用言语攻击,幻想杀了老毛里斯。

霍尔顿又是一个爱自己的弟弟艾里与妹妹菲比的人,他通过描写旧垒球手套来怀念他的弟弟艾里,艾里因为得白血病死后,他用拳头把汽车玻璃都敲碎了,他的爸爸妈妈认为他有精神问题,其实他是在怨自己,没有照顾好艾里。菲比知道霍尔顿被退学后,一直说“爸爸会要你的命”,表达了兄妹之间的爱,妹妹对哥哥的关心。在霍尔顿所处的现实成人世界,他看不到光明与温暖、圣洁和纯真,展现在他眼前的全是虚假、欺骗、势利、堕落和假模假式的社会图景。只有弟弟妹妹才是他的慰藉,他希望能够保护弱势儿童免于堕落,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

起初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冲着这本书名气和影响力,纯粹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数学课,读后感《《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开始我以为这本小说讲的是叛逆邪恶少年的故事。看后,才觉得和叛逆、邪恶完全扯不上边,或许有些颓废。但,小说中的这个男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是我看过的最善良的小说人物。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

如果你了解他谎言后的绝望、粗口中的愤懑,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经质举动下纯洁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对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会认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软,却过于冷静,他说的话令你笑,但同时鼻子有点酸,他爱着你时,非常温柔和安静,他鄙视你时,是在鄙视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对一些人真正的讽刺,足可令人警醒。

只要你曾经思考过,你就会有和霍尔顿同样的感受,看了之后,已经觉得我的余生都无法忘记这部小说。心中永远有个霍尔顿,从此以后,在悄悄地和我说话。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3

这本书深深的打动了我,其实这不是一本深奥难懂的书,在书中作者刻画了一名和我们同龄的主人公。在“垮掉的一代”中,主人公完成了对自己的拯救,并不长的故事里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酒吧、卡拉OK、棋牌室开始人流如潮,网吧、游戏机房中学生不断,所谓新新人类疯狂地迷恋上了摇头丸、K粉等毒品……

4584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