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2)
推荐文章
梁亦清、韩新月的葬礼,是题目“穆斯林的葬礼”的由来。然而,面对窗外绵绵细雨,我不禁沉思:葬礼只是单纯的葬礼么? 显然不是。
作者是生在新中国的新回族,她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埋葬的,正是那些如同梁君璧一样的、思想止步不前的传统穆斯林们!为那些家族偏见、民族偏见,那些毒害中国人民的思想糟粕,举行最后的葬礼!作者希望同是炎黄子孙的我们,能怀着平等的心态对待所有人,不要再出现书中的悲剧。
人生若只如初见,回到易卜拉欣打碎玉碗的那一刻,回到楚雁潮与新月初遇的那一刻,回到奥立佛身中弹片前的那一刻……时光无法倒流,凄美的故事终成永恒。
时代铸就悲剧,悲剧成就《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4
举头一轮明月高挂,低头一室书香弥漫。读完《穆斯林的葬礼》,看明月慢慢幻化成新月明媚的脸庞,不由得思索这一家人的情感起伏,回味三代人的玉之情缘……
《穆斯林的葬礼》以玉为引线,将三代人的情感、生活,将穆斯林的风俗、文化,将社会的变迁、发展,串联在一起,不仅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而又饱满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玉器行业的兴衰,更是将梁氏一家人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思维方式尤其是爱情观的冲撞体现的淋漓尽致,使穆斯林思想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得以凸显。姐姐璧儿没受过教育,一直保持着封建旧思想,再加上丈夫与妹妹的混乱关系,以致对丈夫思想、思维方式不理解,对妹妹恼怒,对丈夫与妹妹的爱情愤恨;而妹妹玉儿,上过大学,思想相对先进,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又不得不屈从于家族传统和现实,几年后回来一切都已成为泡影。
缘,妙不可言。书中有“奇珍斋”主人梁亦清与韩子奇因玉而结的师徒之缘;有师父之女璧儿和玉儿分别爱上韩子奇的情仇恩怨;有韩子奇与玉儿之女新月与楚雁潮的痴恋纠缠;也有孤独的玉儿守着新月之墓、韩子奇与璧儿之子与妻儿的平凡。些许情缘之外,是韩子奇背景离乡的为玉而为的奋斗史,更是新旧思想的破撞与融合史,都在诠释着这奇妙的缘份。而全书终究归于平凡淡然的生活,道出了缘份的真谛——月华终究升天,美玉毕竟非凡。只有生活现实才是缘之依托,无论幸福亦或悲惨。
在那个年代,爱情是否能存活,答案是不能的。新的爱情观已经出现,旧的爱情观依然存在,爱情何去何从?璧儿和韩子奇结婚成家,并非全都因为爱情,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是韩子奇对梁亦清、是徒弟对师傅、更是将琢玉技艺传承下去的责任,他们因爱而靠近,因责任而长久。感情和家庭因传统的守家传业思想而维持着。玉儿与韩子奇执手相爱,最终因世俗观念而分手;新月与楚雁潮互生爱慕,也因传统思想而告终。爱情,诚如美玉一般圣洁而高贵,但,在璧儿与韩子奇身上,没有存活;在玉儿与韩子奇身上,没有存活;在新月与楚雁潮身上,也没有存活。明月昭昭,美玉灼灼,爱情却暗淡无光。
玉儿回到了故乡,面对女儿的坟墓和墓前吹奏《梁祝》的楚雁潮,留下了眼泪。新月皎洁,可慰思女之情,爱之伤痛;玉技尚存,可鉴世事沧桑,缘之奇妙。一切,都已不在,只有记忆还在,现实和记忆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一轮明月,三生玉缘,爱在前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5
我从小就是个书迷,几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书,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说。那一天,妹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是专门为我借的。惊讶之余,我第一次细细打量了这样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着浓厚岁月沧桑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精致的封面,引人入胜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静下心来,开始翻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文风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个赤脚走在遍布荆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双舒服的鞋子,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书里的主人公韩子奇痴迷于玉,促使了他与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结合,没有爱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让他与梁冰玉惺惺相惜,产生感情,最终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她始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远远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平静。
指尖磨砂着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却勾起了笑容,经典便是经典,只可永远在心中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