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观后感最新范文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末代皇帝观后感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末代皇帝观后感最新范文1
电影的第一幕,是溥仪在候车站割腕的情景。
画面切到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临近驾崩时,年幼的溥仪被从家中带至皇宫。至此,他便被封为皇帝,万历皇帝。他走到父亲身边:“阿玛,回家吧。”可他父亲只是对他重重地磕了个头。
登基仪式上,紫禁城内满是大臣、太监和宫女。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而他只听到了蝈蝈的叫声,他穿越人群,循声来到一个太监面前。太监满脸谄媚,递过装了蝈蝈的罐子:“若皇上喜欢,这就是皇上的了。”这时,他三岁,眼中只有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
六岁,与皇弟练字时,皇弟不小心说出口:“你已经不是皇帝了。”在溥仪的追问下,皇弟带他爬上皇城的屋顶,只见一群卫兵护送着辛亥革命成功后的民国大总统登上城阶。“我还是皇上吗?我不明白,我一点儿也不明白。”少年,听到城外学生因割让土地而起义的呼声。学生们很气愤,他也很气愤,可他不被允许踏出城墙外一步,即使是他亲生母亲过世也不能过去。
青年,立志于改革朝廷,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太监烧了账本。
之后,他以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可笑的是,他没有死在火车上,还有更多的屈辱等待着他。
所有他爱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门都对他紧闭。
儿时的乳娘被送走,他苦苦追赶,未果,只得落寞:“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母亲去世,他骑自行车想出城探望却被哨兵拦在城门。他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婉容皇后离开,他起身追去,却只看得轿车的背影渐渐远去,大门慢慢闭上。不论友情、亲情或是爱情,刚尝到拥有的滋味,便很快被剥夺。他寂寞,他实在是太寂寞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电影结尾时,故宫管理员的孩子问:“你是谁?”“我是中国的皇帝。”孩子无邪:“如何证明?”年近花甲的他慢慢地越过栏杆,从皇座下摸索出一个竹罐,像孩子一样笑着递给了小童。小童诧异,打开破旧的竹罐,竟有蝈蝈从里头爬出,唱着当年一般的欢快的歌。回头溥仪早已不见人影。
魔幻现实的手法,把时间拉回他三岁时,从太监手中接过竹罐的那一刻。可这之间,不知已经过了多少韶光,好像这一切都如一场幻梦。那是他与那个王朝的小秘密,人生短短十几年,也不过如蝼蚁。
他就是这竹罐里的蝈蝈,从他登基那一刻起,就永久地被囚禁在了这皇宫之内。最后蝈蝈爬出,获得自由的那一刻,也是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纵然贵如天子,他也只得像浮萍一般顺着历史的江流而游,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无力:他什么也不能改变。看完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回家都需要买门票的人,如何不让人感慨。
末代皇帝观后感最新范文2
他的身份是皇帝,可他没有他的祖先那样英勇,也没有像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君主一样去四处谋求国家的扩张与发展。他只能守着他那小小的紫禁城、那群代表封建禁锢的太监和老臣老妃和羁绊他的女人们。他曾试图反抗但没有用他甚至连他自己都改变不了。他始终是那么孤独。
这是在说一个悲剧的朝代的没落,一个悲剧的人物,一桩悲剧的婚姻,一个历时几百年的朝代在最后的年头已是满目疮痍,被腐蚀得千疮百孔。他在外头天翻地覆的年代里,在红色的高墙内苦苦支撑,自我欺骗,自我沉醉。溥仪对这一群人他们的欺骗,在赶走了他的心爱他之前,对他们的情绪并不太抵触。可但那群人一再的去烦他去伤害他,使他无法忍受,他开始反抗,想去掀掉那一切,所以他对外国洋师傅很感兴趣。他知道列宁,他会对富兰克林感兴趣。但他是亡国之君,他无能为力,他希望改变他那小小的宫廷,可当他失去那小小的宫廷时他开始堕落,最后沦为傀儡。
影片在视听语言的方面可谓是十分精彩。其影片的的主色调随着剧情的发展开始变化,房子是红的连整个画面都是篇红的,而到了后面庄士敦来后溥仪也长大了画面开始出现一些诸如绿色、蓝色,画面也没有开始那么显得偏红。无论是皇宫和人物都不是如开始那样大红大紫的。着装连作为皇上的溥仪都是一身蓝色的素装出境,那些个老妃也是身着黑衣,只有在那极具中国特色的选妃仪式上才又用上了大红作为组色调,而后在太监们放了大火烧了库房后,就没有很艳丽的的颜色了。而灰色负责划分现实与回忆,但最主要的是划分的是溥仪人生中不同的各个阶段。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甘粕告诉他他的妻子外甘粕遇后·当起身时窗外的夕阳慢慢的黑了下去,这是对人物内心的一种外化,他内心世界对外界的最后的一丝残阳也熄灭了,剧情下面他做出的事都显得合理,这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人物刻画上影片也是运用得很好。在溥仪受审时进门椅子上有一支粉笔主审,那位极为脸谱化的人物叫他把他的名字写出来,那么溥仪就不得不弯下腰在地上如同臣服一般,本来还板着的脸马上显露出了一种小人得志的笑容,加上他那极为可笑的台词“我们不强迫你坦白,我们对你的事一清二楚’’。这句让人感到可笑的台词将当时的人们内心的问题败露出来。
一是:“我们对你的事一清二楚”既然一清二楚又何必来坦白?第二点又是在这一句的人称上一句我们将当时党内人治色彩极为浓厚的特点败露出来一句话可以解读出那么多信息导演也是煞费苦心。而后在溥仪割掉辫子后将其抛在地下,皇后和贵妃将其拾起,贵妃惊呼好重,这其中所蕴含着不仅仅只是辫子的重量,还蕴含这沉重的封建礼教和老旧的迂腐的封建思想,溥仪通过割辫子的这一动作来完成与之的决裂。
该片在回忆与现实的转场方面运用了镜头语言的相似性来转场有语言的相似性,例如开场的溥仪自杀时敲门声勾起了他的回忆画面就切到了1905年这是通过相似动作来转场。还有一种是通过台词来转场如在在他第一次受审是他说;想改变所有的事。镜头紧接着切到他要断发的那场戏。而其中有一段也是仅有的一段转场不是以溥仪来转场,而是以典狱长读书来实现转场的。
皇帝这个称谓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代表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地位。一旦被确定也就意味着被限制,有无数的条条框框去告诉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还有你以后应该或者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从一出生就要担负起许多人的责任来甚至都不能做一个正常的人,因为你本身就要和其他人不一样。可能一开始的身不由己就是许多继承人的悲哀。
末代皇帝观后感最新范文3
早听说了这个电影,但一直没有看。其实是一直存在着偏见,一个外国导演能有多了解中国历史,就算有所了解又能有多深刻。昨晚带着一点好奇和一点质疑开始看此片。仅看了十几分钟就被电影独特的拍摄视角震撼住了。
电影并没有太多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画面,没有明显的历史立场,叙事平和而从容。电影将重点放在了溥仪的人生经历,将整个时代的悲哀浓缩在了溥仪身上。
溥仪的一生可以说相当的传奇,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从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到近代政治傀儡再到现代共和战犯。我想没有哪个皇帝会经历如此戏剧性的人生。
溥仪还是一个不谐世事的三岁小孩时就被选作皇帝。他完全不懂作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奢华,当然也不懂作为一个飘摇欲坠的末代皇朝的皇帝将面临的波折命运。有的只是作为孩童的天真不邪。一开始,我便对他怀着同情心。
慈禧临死的那段让我感到恐怖。整个宫殿显得阴森诡异,衰老苍白的慈禧躺在高高的床上,喝着“神龟汤”。那锅汤让我感到恶心。神龟是长寿的象征,但正如同行将就木的慈禧,清王朝即将灭亡,那锅汤实则讽刺。面对森严的宫廷和高高在上的慈禧,三岁的溥仪没有一丝恐惧,而是用儿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慈禧口含黑珍珠死去,溥仪被宣告成为皇帝,那一刻我感到一点点痛惜,一个如此天真烂漫的小孩就此被推向历史的浪潮。溥仪登基那天,身着短小华丽的龙袍,他完全不知道那天的意义,不知道皇帝的意义,更不知道那套龙袍的意义。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人可比的尊贵,但穿在只要三岁的溥仪身上,我也只觉得那是一套可爱的童装,本质上他仅是儿童,面对文武百官的跪拜和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告,他眼里只有那只蟋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