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电影观后感(2)
推荐文章
拉贝日记观后感4
《拉贝日记》——如何仇恨,如何应对?
拉贝是一个伟人,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比那些为抗日战争死掉的中国人更伟大。他完全能够袖手旁观,但是他们却选取了在枪林弹雨下,在日本人的兽性下,去保护那些脆弱和麻木的国人。
威尔逊医生:当你们在那里开会的时候,我那里死了17个孩子,断腿的,只有一半脑袋的,我不得不在没有麻醉剂的状况对他们进行手术,痛的哭天喊地啊,可最后还是死了。
当日本军机刺耳的从这片古老的天空上飞过,当坦克隆隆地从路边哭泣儿童的身边开过,当枪炮,惨叫,绝望在这片大地上弥漫,当一排排被砍下的头颅整齐的放在日本军官的面前,当一批批活人被试验,被坑埋,当亿万万的家庭支离破碎,当少女,妇女,甚至是老人被强奸,曝尸遍野。如此仇恨,此刻改要如何应对? 我看着影片中的场景,想象着70多年的南京城,70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遍野的兽性与暴行,坦克碾过,飞机炸过的破碎,突然感受到那一代人所传承下来的仇恨是如此的巨大。
我们这代人,是日本动画片陪着长大的,神龙斗士,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等等等。其实,这些很大程度已经淡化了我们对于日本民族的仇恨,虽然我们也闹着也抵制日货,也在读到历史课本时咬牙切齿,但是日本动画我们是照看的。日本人相信,用文化能够征服世界,我承认,这方面他们是成功的,他们的动漫在全世界几乎无孔不入,而且动漫的影响力在于那些不明事理的孩子,而不是成人。这种文化侵略比KFC,麦当劳要可怕上百倍。
郑强教授在浙江大学的报告会上说:如果他的儿子此刻再看到坦克,他妈的早就不明白跑到哪里去了。而拉贝日记中的小孩,却在姐姐被强奸时,连开了2枪,杀掉了日本人。这当然,环境决定了当时孩子的勇敢。但是,如果拿此刻的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比比?如果中日开战,我们又有多少热血青年会背起枪杆上战场?我甚至怀疑我自己的选取。
日本军官:你的司机死得很光荣。
拉贝:为什么
军官:他们正在进行竞赛?
拉贝:竞赛,什么竞赛?
军官:杀人竞赛,比谁杀掉的战俘更多。那两位军官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我们的报刊每一天都会刊登这些新闻。
我们当然,只能靠着电影,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70多年前日本军的罪行。我也只是到了这天,才感受到了这份仇恨的沉重感,而过去,仅仅也只是怒火中烧的单纯仇恨而已。我们这代,乃至以后很多代在日本动漫影响力下,韩国脑残流行文化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享受并依靠者东芝,索尼,松下这些大品牌带来的优质生活时,该要如何在夹缝中去应对如此仇恨?
说到这,我想到了《南京,南京》。同种题材的电影,陆川却更像是一个流氓,一个拿南京大屠杀来表现艺术的流氓。作为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我没看到记实,没看到国人的反抗(尽管前期宣传以此为主题),我更看到日本人杀人的竞赛。而是看到一个年轻而狂妄的人,玩起了艺术,他站在了道德至高点,以救济苍生道德的口吻,企图借日本人的自杀告诉我们:其实日本也有好人,其实战争面前,人类都是输家。如果当年中国真的输掉战争,日本会成为战争的输家吗?这但是是道德家的意淫而已。中国人里也有汉奸,可这能用来概述中华民族的无畏与勇敢吗? 我当然承认日本人也有好人,但在如此屠杀,在如此暴行,在如此仇恨面前,去宣扬少数人的人性,去宣扬以德报怨,去宣扬少数的道德,有任何好处吗?陆川,请你站在当年被日本人当做实验对象的孩子的父亲面前,去告诉他们日本人的人性;请你对着30万被屠杀的同胞,去讲述日本人的人性。陆川,能够肯定的是出发点,但是却选错了电影的重点,《南京,南京!》里面是麻木的中国人,在荧幕面前是更麻木的看客。为了陆川营造出的廉价艺术,感动得无以复加。成王败寇,早就写进了历史。中国人是不是就应收起一些仁慈,一些道德。更何况老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南京,南京!》带来的只有悲痛,《拉贝日记》带来的除了悲痛,更有思考。
可悲的国人,在外国一味妖魔化中国的同时,我们媒体却大肆报道国外是如何如何的好。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强奸文化。从封建统治的思想强奸,到此刻___的教育强奸。但是如果谁了解日本,了解韩国的教育,我们的爱国教育如果是强奸,那他们的或许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注射吗啡,强迫吸毒,到之后心甘情愿。
郑强教授讲述的那个日本政府买大米的事情,让我感受到,同日本的爱国教育相比,我们这爱国教育谈何强奸,连洗脑都算不上!
我一向在思考,为什么日本不愿意像德国一样投降,为什么要一向参拜靖国神社。我也到此刻才明白,那是民族魂啊,如果清算了天皇的罪行,那么日本的民族魂将就此垮塌,一个连民族精神都垮塌了的国家,何以谈强大?同日本高度凝聚的民族精神(不管是多么的狂热与不正常),我们似乎显得十分的支离破碎。5.12确实是让人看到了民族的团结,但,那是出于感动与同情,还是真的出于对于国家的热爱。
我明白,我这种人在网络上被称为伪精英分子,愤青。但是,南京大屠杀是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上,就算有道德和人性,就算要提倡宽容,也不就应成为对日本的主旋律,否则,谁能对得起30万乃至更多死去的中国人? 听说拉贝日记最后的字幕德语原版是:日本政府到目前为止也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而中文版的却是:日本少数右翼势力。我在想,我们到底是在正视事实,还是歪曲事实?
最后,向拉贝先生致敬!
拉贝日记观后感5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一个细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同情。
“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__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__平民被 打死。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