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影片观后感(2)
作为一名 小学教师,这部电影让我感动,也让我思索。 让人感动,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唯一杀器。因为真实,所以我们相信,因为平淡,所以感觉很近。最后的感动其实都是在真实与平淡中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的。没有光彩炫目,没有宏伟画面,就如中开头画面中的城墙,敦实而安静,如路边的田野,灿烂而具有生命力……
《第一书记》影片观后感(四)
近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第一书记》。影片一开始,内心就被它的主题曲给震撼了: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用他的踏实肯干,艰苦执着,把困难和抉择当成历练的熔炉,在小岗的土地上,完美地诠释了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演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写人生!
沈浩原本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200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投身基层,离开省城合肥,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来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六年。来到小岗,他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为村里追回了集体财产,使小岗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贫困。当三年任期将满,村民的98个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他顶住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继续为小岗的发展奔波。终于,小岗村在他和村民们拧成一根绳的热火朝天的辛勤耕耘下,通了铁路,实现了经济转型,一跃成为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标杆式农村,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而正当小岗经济蒸蒸日上时,这位“第一书记”却因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小岗,离开了这片倾注了他所有汗水和真情、爱与希望的土地。
沈浩作为新时期的模范党员形象,他留给我们的是干实事,为人民,任劳任怨,无私无畏的工作态度;是敢为人先,勇往直前,争做先进的昂扬志气。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称作是镀金的跳板时,他做的不是反驳而是深入到村民当中去走访,去体察民情、收集民意,尽心尽力地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取小岗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这就是小岗人民心中的“第一书记”,这就是新时代党员的楷模。红手印三年又三年地挽留,小岗村一次又一次地飞跃,沈浩用他的执着和真诚实现了他的大写人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业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拼搏青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生的精彩而艰苦奋斗。
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更应该从沈浩的先进事迹中学习他那种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始终保持着一颗勇往直前的决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精神。“在小岗村,我受到心灵的洗礼!”而我,因为沈浩而重新审视自己,因为感动而发自内心地思考,思考如何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对待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创新,敢于担当;对待学习,要始终保持一股乐观向上的朝气,全面发展自已,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待做人,要清清白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乐于奉献,做一个大写的人,追求大写的人生。
《第一书记》影片观后感(五)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了山西卫视的《第一书记》里的几个贫困孩子的故事,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潘绍强,他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家里有患有疯病的爸爸,还有患有疾病的奶奶,一家四口,这个家只有他和妈妈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妈妈是这个家的唯一栋梁。他们是靠卖炭,自己烧,自己砍。有时邵强他不在家,到县城去上学,都是潘妈妈一个人做的。真是一位懂事的孩子!看完之后,有些同学都纷纷留下了眼泪。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二女孩欧子研姐姐的,这个故事是我最感动也是印象最深的。欧姐姐她学习很好,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也是一位贫困的孩子,她妈妈患有疾病,奶奶也快80多岁了,家中还有一位4岁的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是弄电线的,眼睛因为常年看到激光,眼睛不好。这位欧姐姐,她想考上北大,她的爸爸就是为了能让她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坚持去外地打工,不让欧姐姐知道,同时也很少回来。在记者录节目的那一天,也是欧姐姐奶奶的生日,欧姐姐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这一天,远道而来的爸爸也来为奶奶庆祝。爸爸过几天也就要去外地继续打工了,可欧姐姐不肯让她的爸爸再继续出去打工,她跟她爸爸说,她不去上学了。这样她的爸爸就没有必要再去打工供她读书,欧姐姐只希望他的爸爸能陪着她身边,看着看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想到自己:爸爸平时也出去工作,早上也早早地出去,没看到几眼,晚上有时也很晚回来,晚上看到爸爸也才不到几个小时,可有时候我却不听话,和爸爸顶嘴吵架,惹爸爸生气。看完这位欧姐姐的故事,觉得很愧疚,所以以后要向欧姐姐学习。我觉得这位欧姐姐是一位好姐姐也是一位好学生,她在家照顾弟弟,帮忙家里的家务,而且还要学习,家里家穷可她还把贫困基金让给其他的同学,这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姐姐。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孤儿杨六斤的故事,他更是一名贫困儿童。在他6岁时,爸爸生病去世,妈妈则带着幼小的弟弟改嫁,奶奶也抚养不起他,于是把他送到堂兄家,可堂兄也要外去工作,于是只剩下一个他留在家里面。他从6岁起,就学会自生自立,自己煮饭,自己写作业,自己睡觉等等等等,年满11岁的他,每天吃的只是一碗饭,辣椒,然后趁放牛时,在草地上摘点野菜,用来拌辣椒酱吃,那么简朴的一餐啊!晚餐,就到小河里抓点小鱼,炒来吃。真是可伶的一位孩子。那些油、米都还是需要其他邻居的提供,他也是一个很勤快的小男孩,他很懂事,有时候会去帮邻居喂猪、放牛等等。邻居们也对他很好,给予他温暖。他在他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很想念他的母亲,于是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经过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母亲的下落,他们团聚了!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到了晚上,母亲和六斤又要分别了,太多太多的想念,太多太多的爱在这一刻凝聚在了一起……
《第一书记》影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 电视剧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