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1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失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个正处于绝望中的家庭。
电影开始,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了,她叫周天意,仿佛真是天意,她与自己的妈妈总是擦肩而过。她的妈妈为了寻找她,总是疯了似的发寻人启事,结果却总是让她绝望。就这样,她每天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不断寻找着,寻找着……小女孩才一岁六个月,就被狠心的人贩子绑架了。孩子在爸爸妈妈手中是无价之宝,掌上明珠,在人贩子手中却只是价值6000元的商品,让人感觉愤恨而又心酸。幸好小女孩被人贩子抱上车的时候,被好心人发现了,报了警,救了回来。只是,令人心痛的是,小女孩的妈妈由于受不了长期的精神折磨,跳河自杀了。看到这,我的心情不觉心痛起来,为这个妈妈,为这个孩子。
而刘德华饰演的是雷泽宽,他的儿子丢了15年,他就骑着摩托车找了15年。一次偶然,雷泽宽遇到了曾帅,一个被拐卖的男孩。就这样,相似经历的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曾帅无数次想要放弃,雷泽宽总是鼓励他,说:“我儿子丢了15年,我找了15年,从未想过放弃,你才找了几天,怎么就知道找不到?”最后,曾帅在雷泽宽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只是,在影片的最后,这位善良的父亲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不过,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孩子!
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2
《失孤》讲的是刘德华寻子的故事。
刘德华骑着摩托车跑过整个城市,寻找着失散多年的儿子到处发传单,这样找已经找了20多年了,途中遇见了被抛弃的孤儿,这样他们展开了寻子和寻母之旅,路程艰难阻,但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他不惜自己孤身一人去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看完整部电影我心中百感交集的,身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美满的家庭的我,更应该要理解爸妈的辛苦劳动,与此同时,我们应做到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不应该在与父母相处的生活里无理取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做一个懂得知足的好孩子,比起大山深处那些每天吃不上肉喝不上水的小孩子,还有那无父无母的孤儿,和被人贩子坏人拐走的那些可怜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懂得知足。
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3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电影失孤个人观后感4
为了《失孤》刘德华牺牲色相,颠覆一贯的天王形象,演了一位年过半百,胡须花白,衣衫褴褛的寻子农民。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是戏。夜里睡在凉亭下,他把衣服一件件都盖在曾帅身上,动作慢而轻,虽然眼神不多,但是表情与动作里有爱,对曾帅父亲一样的爱;也有悲戚,看到依偎在自己身边的曾帅,他定然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他也想这样呵护自己的儿子,但是儿子却一向找不到,他也不明白何时能找到,这悲戚里也透着失望。他却一次次整整自己身上破旧的大衣,低着头,自己温暖自己,这个镜头如果再长一点,雷泽宽的泪就要掉下来了,你能够看到泪水就在他眼里含着。
叙事方面,本片很克制,没有能够煽情。比较来说《亲爱的》全是泪点,片子的气氛也是靠哭营造出来的,气氛营造出来了,但是方法略显拙劣。而碰到泪点,片中人物在,观众也跟着哭,感情的表达很奔放,但是哭的时候,情绪宣泄也很奔放,眼泪就是水,流完了感情也就没了,情绪也就散了。而《失孤》则显得更高明,明明悲伤,却要含着泪而不落下来。感情是压抑的,情绪也是压抑的,无疑观众也是压抑的,压抑让观众们感同身受,更能体会片中主人公丢失孩子的悲痛,以及寻找不到的苦楚。比较两片,给我的感觉是,看《亲爱的》更像是局外的看客。看《失孤》则更像雷泽宽的亲戚。《失孤》的镜头关注的不只是人,还有环境,公路、大海、大江、大山、桥。看此片观众的视野比较开阔,而比较之下更能显出人在这些事物面前的渺小。而《亲爱的》则主要关注处在深圳这个大都市中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局限。除了表现寻子外,也还是表现出了都市生活的人情冷暖。就演技来说《失孤》是刘德华一个人在撑,他的表演很有张力,但是独木难撑,片中的其他演员还是逊色于《亲爱的》中众多大腕的表演。
关于《失孤》片尾僧人对雷泽宽说的“缘起缘灭”一段话,有人说,雷泽宽听了这样的一段话,可能会放下寻子,在表现上与主体有悖。我认为,本片用这位僧人的话来结尾在人性上是说得通的。雷泽宽寻子十五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十五年来他母亲活得很留意,不是活着而是受罪,活受罪。他还对曾帅说:“我有没有说过我胆小?我怕回家,我每一次回去,我都不敢看她们的眼睛,我怕他们看到我一个人回去失望。”他与妻子也是活受罪。人们都想有个心灵寄托,尤其是在无助的时候。和雷泽宽一样,磕磕绊绊,求而无果的状况下,遇到宗教,把心灵交给神佛的同时,也把问题交给了神佛。神佛或宗教会怎样救赎人,他会教人看开且放下。看不开,放不下又求不得,受煎熬的终是自己。人要为许多人而活,但是又不能为自己而活,否则就没法活了。或许雷泽宽的儿子已死,或许有更好的生活,或许他也像雷泽宽一样平凡的活着。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状态,雷泽宽也得为自己活一回。毕竟他不止是父亲,他还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这两个女人都需要他来照顾。而他整日在外奔波,母亲与妻子的生活与心理他都无法照顾。也许僧人的话会让他生出新的想法,但是不论放下与否,都不失他这平凡人的伟大。不放下,是为他的儿子,放下,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