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电视剧观后感(2)
两位主人公的生活,让很多人落泪,在他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现实很茫然。活在当代社会,人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意义,真正去享受生活,不要迷失了人的本性,但愿每一个都有一家温馨的家,有个美满的人生。
蜗居电视剧观后感4
这部电视剧谈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坏。前半部写实生活,后半部写意感情,就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姐姐海萍的买房梦是当今社会饮食男女的一个共同梦想。因为买房海萍所经历的艰难和困惑,很有现实感。现实是赤裸裸的鲜血淋漓,当困难重重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进而怨天尤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掘墓的工具大多数是贫穷。海萍和苏淳是相爱的,可因为买房产生的一系列的困难、压力、阻力,而使他们无限止地争吵和相互埋怨。海萍后悔嫁了个不进取没有能力挣大钱的男人,苏淳后悔娶了一个惟我独尊的女人。
爱情的存在,是存在于彼此相恋的一刹那的时光里。如果要说婚姻里还有爱情的话,那只能定义婚前是精神爱情,婚后是物质爱情。当海萍的精神爱情过渡到物质爱情的时候,产生了重重的阻力和困难。于是就有了争吵,有了抱怨,有了后悔,然后在这样的情绪里鲜血淋漓地磨合。磨合的齿轮万一没有对准,终是一拍两散。小心磨合好了的,也早已把爱情碾成了亲情。而剧中海藻和小贝的爱情,是徘徊在婚姻大门外的精神爱情。他们情感过渡的时候碰到了为了买房而问他们借钱的海萍,而小贝的拒绝无疑是把海藻推向宋思明的无形之手。
剧情前半部的生活写实,就像是浩渺的海水,让处在其中的人想拽根稻草救命的'机会都是那么的不容易。为了蜗牛有个壳,做上了百万负翁,勒紧了裤腰带,纵使每天都吃挂面,也是省不出一个平米。剧中经典的台词,赤裸的现实,很能产生共鸣,甚至都认为是在重演自己的故事。
妹妹海藻,纯净得像一汪安静的泉水,她不像姐姐海萍现实得那么面目狰狞,她还在梦想着她的风花雪月。当姐姐海萍遇到困难,海藻唯一能求助的小贝竟是冷漠地拒绝。心疼姐姐的海藻就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能呼风唤雨的宋的身边。
剧情后半部就是火焰,一堆婚外情的火焰。这部电视剧最大胆的地方就是把婚外情扔在案板上细微地解剖细致地勾画,黄的语言还有露骨的床戏。
海藻和宋思明的感情抛开道德的底线来讲,不知是不是爱情。一个有着耀眼光环的成功男士,成熟,稳重,睿智,还能呼风唤雨,于他的爱情不存在物质的过渡。他舍得大把大把的银子讨海藻的欢心,为的是享受着一段年轻的感情。宋思明的这点正是许多有钱人的反衬。上了年纪的有钱人,左手炫耀着他的荷包多么多么的鼓,在享受着一个年轻女人的身体和感情的时候,右手又把鼓鼓的荷包拽得死死的一毛不拔。宋如果是可悲的,而那样的有钱人是可耻的。而宋可耻和可敬的地方就是他背叛后生死不肯离婚而又无私无悔挑起妻的一家。
宋思明和海藻的感情,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海藻爱宋吗?如若不是宋的光环,如若不是宋呼风唤雨的无所不能。海藻还会那么娇滴滴如玫瑰般地呈现在宋的面前吗?宋思明在得知孩子没了,海藻在手术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死亡。他撒手放开了方向盘,直直地冲向一辆货车,弥留的时候还在喊着海藻的名字。
这样的一刻很动情,也很煽情,至少是看得我泪流满面。但如果不是宋的处女情结,他一直认为自己拥有了海藻的第一次,所以一直要负责任地对海藻无微不至地好。如果他知道他的处女情结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还会有后面情切切意绵绵的故事吗?他应该不会去选择死亡,更不会有弥留一刻的呼唤。
这样的感情不过是一把火,烧得热烈,烧得颓靡,最终火熄了。一个死了,一个活着的意义也相当于死了。
《蜗居》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一面镜,一把剑!身在其中的人们总是水深火热。
蜗居电视剧观后感5
临近春节期间,突然想找点电视剧来观看,算是打发时间吧,股市也该结束那一路狂泻的行情,不生不死的病态也该有个休整日子吧。
在观看《蜗居》第四集左右吧,就感叹——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的写照。不明生活,不懂生活。看看《蜗居》就清楚明白。
后来,再往后观看,感觉那里面的对白、剧词真是太经典、精悍。
不知原著《蜗居》怎么样,就不清楚了,不过从电视剧版中的剧情看出,原著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可能比电视剧版本更加生动有血有肉。
生活里的日子、痴男怨女眼中的爱情。高校里出来的知识青年为了那一百几十平方米的都市房子,比鲁迅先生笔下挤时间的比喻还要精悍。想要的是什么,是舒坦的日子!可没买房之前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生活,还为一元吵上半来天、连几天净吃挂面(出息点吃方便面,原因里面有点肉丝和味道)。买房后还要帮银行努力工作还贷款。有着本可以舒坦的日子不过,非要追着房地产商自己把房价拉高的房子。一句话,自己作孽。
有着甜蜜的爱情,是追寻更加甜蜜温馨的情愫还是什么原因,从一个和睦温馨变成几个支离破碎的泪人。还是一句话,自己作孽。
根深蒂固的中国仕途文化,只会为自己的钱包服务,油头肥肚的官架子不要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予你的。害群之马,很生动的词。
自己想死,不要伤及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