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铁娘子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一起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应该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铁娘子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铁娘子观后感1
电影《铁娘子》重点讲述Denis Thatcher的部分,显得过分细碎而隐蔽。撒切尔给了她丈夫很高的评价,而事实上Denis对于撒切尔的支持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在撒切尔第三次当选首相之时就预见了她的下台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个生为背景死为鬼魂的存在,不得不令人扶额。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部铁娘子,其中心思想无非是想向大家表明:铁一般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爵,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必然具有女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个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的女人罢了。这个立意倒是不错,关键是承认撒切尔是女人,与其去渲染她相同于一般女人的部分,不如去突出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选择。她的确是个女人,但她是作为英国前首相而被记住的,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光,必然是她作为英国首相的那段日子。而本片选择将这段大量浓缩,而是以她的老年作为主题,首相时光闪回插叙,无异于自取其辱。
而更令人不满的是,这种首相撒切尔和女人撒切尔不能共存的视角,其实相当反讽地给我们表明,编剧和导演(两位都是女人)还是潜意识地对于女人首相有偏见的,对于撒切尔的政策还是不愿意去赞同的。
或许正如撒切尔的子女对于这部铁娘子的评价一样:自始自终,都不过是左派的意淫罢了。
电影铁娘子观后感2
我很忐忑的打下这句话。不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做总是不太容易的。没有写过什么长篇的影评,今天要开始尝试一下。
铁娘子与我之前看过的好电影一样,令你看完还有画面感,其中的场景会像火车过轨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在你的脑海里跑。但是我得承认,作为一个只不过是“看电影”的人,我并没有百分百的投入,因为我叫不出那些事件的名称,她在我的生活里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与各国领导并列的名字。所以我能给出的感受里,有画面感,有音乐停留的痕迹,有体会到影片想传达给人的初思想。不过也就限于这些了。
要了解更多应该好好读书。
撒切尔与众不同。
人们嘲讽的目光是她最难以忍受的,但她依旧选择了一条注定要承受所有人目光,背负所有人未来的道路。她不只有非凡的头脑,坚定的意志,还有令人起立鼓掌的方向。女性,独立,似乎在当下这两个词的连接越来越频繁,只是假如身处她的那个时代,一个女性不仅有这个思想,还要有能力表现出来,这非常不易。她做到了。大概,要一个个的罗列“她做到了”,才能明白她的过人之处。
我很喜欢梅丽尔的表演,她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故事上,努力的.做好故事里的“我”。但是由于两个礼拜前看的也是她主演的电影,最后她的慌乱露出了一些似曾相识的波兰腔调。这完全不是否定她,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肯定,她令我有亲切感。
那么现在就说说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最后,她与丹尼斯告别,她说她不能疯,一如多年前那个年轻的牛津姑娘,她说她不要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她不能疯,她不能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电影铁娘子观后感3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电影铁娘子观后感4
电影《铁娘子》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约束工会、剥夺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面对游行、罢工、爆炸,不为所动。在她唐宁街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而非动动嘴皮子高喊民主自由的政客。
她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女性,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所以编剧选择了另外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时刻,不是她风头正起的励志人生,是一个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女人在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