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

关键词: 农民院士观后感,农民院士心得,农民院士
文琼0 分享 时间:

《农民院士》影片讲述了为改变澜沧县蒿枝坝的命运,心怀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向工程院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1

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至此,这场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脱贫攻坚战终于取得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们感动的“脱贫战士”,他们饱含着热情,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土地上,用自己最好的年华书写着感人的脱贫故事。

在千千万万“脱贫战士”中,有这样一位“农民院士”,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在心。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的贡献。

朱有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紧密结合起来,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多年来,他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路,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报告会上,朱有勇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为题作了报告,报告团其他成员刘元昕、黄惠川、李娜努、杨华分别结合自身经历作了报告,讲述了朱有勇同志科技报国、勇于探索,心系人民、造福群众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2

《农民院士》片中主人公——朱有勇院士是中国工程院一位卓越的科学家,30多年来他坚持从事着植物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全国扶贫的政策推行中,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长期扎根云南省澜沧县扶贫一线,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扶贫事业,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产业脱贫的新路径。从农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将论文写在了田间地头上,老乡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院士”。2019年,朱有勇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朱有勇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农民装在心中,携手奔向致富之路,电影《农民院士》真实还原了朱有勇同志的精准扶贫事迹。片中,因为观念上的差异,朱院士及其团队在科技扶贫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与村民相处的深入,朱院士努力融入村民,用真心与行动一点点改变着当地农民的思想与观念。

于荣光以往演绎的“硬汉”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谈到这次饰演朱有勇院士,于荣光说:“朱院士才是真正的‘硬汉’。他曾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工作,又在60多岁的年纪到边疆科技扶贫,一待就是5年多,还把科研成果无私奉献给老百姓。”于荣光表示,想通过这样一部影片向世界传递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传递朱有勇的精神。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3

朱有勇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嘱托,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扶贫,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立足农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路。4年时间,他走遍澜沧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他无偿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林下种植核心技术和专利所得,让企业全部拿出来给农民群众分红,诠释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朱有勇同志继承和弘扬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科研的实际行动,潜心科研、矢志创新,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紧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用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攻克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系列重大课题。他构建的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28.8亿元,用科技力量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

朱有勇同志恪尽职守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情,明道信道、立德树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和学术带头人,在科技扶贫生动实践中还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毅然决定捐出个人获得的400万元奖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4

“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在x市引起强烈反响,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旗帜标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朱有勇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干部群众。“科技扶贫项目基地建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脱贫致富,哪个村寨就整村脱贫,造福广大群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元昕说,朱有勇院士怀着对边_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深情,扎根边_、大爱无_,用心、用功、用情开展了卓有成效又感人至深的科技扶贫事业。他的事迹与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是我永远的榜样和楷模。澜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李泉说,朱有勇院士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边_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朱有勇院士与他的团队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当地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为我们直过民族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将以他为榜样,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以身作则带领贫困乡亲发展脱贫产业的“主业”,认真持续做好科技教育扶贫工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11853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