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观后感大全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峡好人观后感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三峡好人观后感大全1
回顾整部影片,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看这部片子的色调,我觉得是属于冷色调的影片,像朽石一样活着 —《三峡好人》观后感。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性感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两条线索由三峡的修建为纽带联系起来,从细节处展现出人的艰难生存状况。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在16年前他用3000元买来的,在女儿2岁的时候,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解救,回到了老家奉节。念女心切的.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瘴气,来到妻子的家乡。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拆楼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生存下来,等着跑船归来的妻子。影片在描绘他的工作环境时,多用长镜头,让蜀山湿云作为主人公的背景,蒙太奇式的拍摄手法:破旧的建筑工人手套,废弃的管道,斑斑驳驳的烘漆锅炉还在向地上滴着浑浊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观后感《像朽石一样活着 —《三峡好人》观后感》。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他的妻子沈红在历经万难找到他的时候,用女人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打击:离婚!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在物质与情感面前总是会徘徊,把握不住二者的平衡,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失去的就是曾经最不珍惜的。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就这样,人的感情面临着挑战,情感就像朽石一般外表枯槁,内心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并且在情节上可以看出编剧的细腻心思,韩三明寻妻,最终相儒以沫;郭斌被妻寻,最终分道扬镳。在对比中彰显人的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要我们生存着:像朽石一样—外表可以憔悴,枯槁,内心一定要坚强!
三峡好人观后感大全2
贾樟柯的电影用接近纪录片的形式,浓浓的乡音,最质朴的演绎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底层小人物们挣扎的苦逼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电影描写的是_年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奉节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生活状态。
记录下这些拆迁工人,记录下奉节居民的生活,用讲故事的方式。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16年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亲情的力量,让他勇担重任,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护士,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代表着三峡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三明给旅店老板点烟,小马哥就不乐意了,三明赶紧点上;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茶是沈红丈夫留给她的唯一物件,丈夫不知哪去了,沈红只能独自一人品味其中甘苦;
糖是喜庆之物,是小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韩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时分享大白兔,感受着日后生活的甘甜。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三峡好人观后感大全3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讲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看清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前从不知道,也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媒体,歌功颂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国度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供换取金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让中国社会严重分化,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在势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边缘艰难刨食。在这凋谢的世道上,农民工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过去20多年的巨变,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