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影片,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动员两万人参与拍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1

今天是《赛德克·巴莱》在内地上映的日子,从去年底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在热烈的期盼着。只是,在他即将上映前的一个月我终究还是通过网络将其观看了。不是不想支持票房,只是怕删减的太多影响了它的完整性,减低了感官性。

对于电影的好坏,我向来无法评定。我总觉得那是专业的人才能去做的鉴定。例如电影的结构、叙述、画质、剪接……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普通影迷所能清楚了解的了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于一部电影的喜爱或是感觉平平,更多的是来自这部电影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体悟。

从侧面的角度看,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对侵略者的反抗;从民族信仰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因为信仰而抛洒的坚贞热血;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野蛮与所谓文明的矛盾;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人性不可预知的力量……不管你站在怎样的角度,看到了怎样的东西。那群赛德克人都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在你眼里他们或许野蛮暴力,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快乐。

“若明知前方是绝路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前吗?”赛德克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我们却是犹疑的。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我们太懂得趋利避害,太懂得活着得要学会忍受,太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他们比起活着更在乎的是信仰,更在乎的是传承而不仅仅是繁衍。当赛德克的女人为了不拖累男人战斗而选择集体上吊自杀的.时候。那样的勇敢,那样笃定的信念,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击我心。记得莫那的儿子对自己的妹妹说“死很容易而活着才是艰难,你们活着要多忍耐要延续赛德克的血脉”。

他明知会死,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战斗到底。生不如死的凉薄或许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时的他们一定深感这凉薄。关于民族关于信仰有太多的感受无法诉说清楚。

“比起无力反抗,更可怕的是愚昧”。这是影片后半部分带给我的强烈感受。赛德克人分为很多的部落,当绝大部分的部族都联合起来抵抗日军的时候,却有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仇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族人。赛德克人在河里相互厮杀的那一幕,让人抑制不住的心痛和焦急。恨不能冲进荧幕告诉他“快,将你的刀刺向真正的敌人,不要在这里做无谓的牺牲了。”他们的愚昧来自没有文明的教育,没有人告诉他们当外敌来袭时最重要的是一致对外,内部的矛盾在灭族的威胁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我想所谓文明并不是指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毕竟千百年来他们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而生并且他们快乐。文明要带给他们的是思维上的改变和前进,让他们知道在面度问题时这样做或许比那样做的结果更好。然而却总是有人想要用绝对文明的方式铲除异己连根拔起。野蛮和文明间的矛盾,产生于“绝对”。还有太多的细腻感受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相信若去看了这部电影的人定会得到很多的触动。我想或许你不要用战争片的绝对要求去看待它,会喜爱它多一点。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赛德克·巴莱》的配乐与电影内容真是相得益彰。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2

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语,意为真正的人。

大陆154分钟版,结构紧凑,节奏流畅,就像片中的赛德克族人一样,浑身都是健美的肌肉,无一丝赘肉。这么长的片子,却无一处尿点,害得我这个因经常久坐电脑前而肾虚的家伙,从中途起就开始痛苦地憋尿,直到片子结束,被深深震憾的我仍然强忍着汹涌的尿意,坚持看完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以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表达我对成就本片的所有人员的敬意!

全片没有一处尿点,却有太多的泪点和沸点,在雾社事件过后,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泪点与沸点并发的时候了,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既不想错过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又害怕漏过字幕,眼睛和脑子都忙不过来,血管里的血几番沸腾奔涌,而泪水肆虐横溢~

片子制作精良,画面美,音乐美,场面宏大,台词精炼,而最令我震憾的是影片中充溢的那种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血性!以致观影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奔涌的声音~

走出影院,脑中回荡的是《赛德克.巴莱》中那震憾心灵的音乐与歌唱,以及那些点燃血管中的鲜血的台词:真正的人可以牺牲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是野蛮的骄傲!这一战之后,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怎样活着,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不自由,勿宁死!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以最不文明的方式在推进。原住民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放弃自己的信仰,沦为"文明"或所谓"文明人"的奴隶。当对资源的掠夺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文明"的倾销又是以一种奴役的方式在推进,那么"野蛮"的反抗就势在必行。

原住民们以猎_、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机枪、大炮甚至毒气弹,这是怎样惨烈的战争?而赛德克妇女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也为了给他们省下不多的食物,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图腾,誓死抵抗、宁死不屈,这又是怎样悲壮而极致的倔犟与骄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有些人的价值观中或许是愚蠢的,而在我看来,这种骁勇与血性正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价值。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在于有了比"活着"更重要的追求。只有人类,才会产生这样的意识:宁可选择惨烈地站着死去,也不愿苟且地跪着活着!这种对生命的尊严和质感的独特追求,不仅是塞德克族人的,也不仅是中国人的,而应是属于全人类共有的特性!

去看片之前,先在网上搜索资料了解和预习有关本片的历史背景,也顺便浏览了部分网友的评论。有网友批评说本片价值观混乱,赛德克族人的血腥杀戮、对生命的不尊重叫人反感。

但我看完全片,虽然也觉得有些镜头的确血腥,尤其是对妇孺儿童的杀戮更是挑战观众的底限,但仔细一想,历史上有哪一场战争哪一支军队做到了对敌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保护?在以命相搏的战场,人类很容易回归最原始的动物本性,影片不避讳不掩饰地展现了人性中最野蛮的"动物本能"~

而"文明"并没有与"野蛮"截然相反,反而异曲同工!片中"文明人"所推行的所谓"文明",就是在给原住民孩子教授文化的同时也用耳光让他们学会驯服;在剥夺原住民旧有的生活习俗之时却不给予起码的生活保障和平等尊重,原住民辛劳工作却没有报酬,一根木头的外皮完损无缺,比一个原住民的生命更重要,而原住民的女人沧为"文明"的统治者的性_!要让本就血勇的原住民接受这样野蛮的"伪文明",又怎能不遭遇血战到底誓死不降的反抗?当一遭遇被奴役的原住民的反抗,"文明人"们那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被彻底揭下,暴露出本来的丑陋与卑劣:日本人对付这些并不掌握现代先进武器的."野蛮人",居然动用了飞机空投生化武器!这才是最勿庸置疑的最极致的野蛮!

原住民的部落之间也有为了争夺资源而爆发的血腥杀戮,但这就和大自然中所有的动物间的厮杀一样,大家至少沿用的是同一种大家都能认可并接受的法则,这种统一法则有一种原始的平等,能达成一种原始的和谐共处,虽然野蛮,但并不会对每个部落带来毁灭的危机--并不是只有肉体的消亡才叫毁灭,有一种毁灭是文化上的毁灭,精神上的驯服。赛德克人最终选择的是宁可肉体上被毁灭,但却要为自己精神上的永生--回归祖灵--而战!他们不是不知道结局会是死亡甚至灭族,也不是不惧怕死亡,只是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有比活着更重要、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当他们拿起武器,决定"出草",就已明白了结局的不可避免,所以领头的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会说--这一战之后,我们将不再考虑怎样活着,而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于是,女人们先行自尽,男人们则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有一种死亡是永生--谁能说在这样的"毁灭"背后,不存在一股永生的精神力量呢?

而人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有时候是很容易模糊不清的。比如莫那鲁道的死敌、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和他的族人,他们对日本人的统治骨子里是反感和憎恨的,可是日本巡警小岛个人表现出的和善以及殖民统治中温情的一面,让他们困惑,他们几经挣扎,最终因为个人意识的局限和环境时机的逼迫,让他们沦为了帮助日本人剿灭自己同胞的帮凶~

本片还让我印象深刻、叹惋不已的是片中那两个被日本的殖民文化哺乳长大的原住民孩子,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比其他日本巡警更高的学历,并拥有了自己的日本名字,但由于他们的原住民出身,他们仍然低人一等,成为日本人歧视、同胞鄙视的身份最尴尬、心灵最痛苦的一类人。他们的遭遇和结局最为悲惨:他们为两方文化所不容,不能面对双方的逼迫和对结局的悲观认知,他们只能选择先杀了家人再自杀~而死后,他们的灵魂既进不了日本人的神社,也进不了赛德克族人的祖灵~

看至此段,我不由得感叹,人倒底是群居动物,是需要依附于某一个团体或某一种文化才能生存的,一旦不被任何团体和任何文化所接纳,死亡似乎就只能成为最好的且是惟一的选择--

这部影片,对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人类与自然,个体与团体,野蛮与文明,尊严与骄傲,战与和,生与死,做了太多的探讨与思考,为了支持魏德圣,支持《塞德克.巴莱》,也为了能更深入细致地领略本片的内涵,我决定明天和后天再去电影院支持票房,连看三天!明天去时会带上纸笔,记下今天来不及领略和思考的那些亮点,对本篇观后感进行补充和修整。

12209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