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小将电影观后感(2)

关键词: 大兵小将电影观后感,大兵小将观后感,大兵小将
泽璇0 分享 时间: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我呼唤和平。我希望有一天安全稳定不再只是奢望,和平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追求。在这小小的地球上,在人类短暂的历程里,有什么比安全和平更重要呢?大家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穷兵黩武,破坏别国,毁人家园,屠戮无辜呢?要是有一天,橄榄枝绿遍,战争成为教科书的历史,武器只是展览馆的展览品,那该多好啊!

大兵小将电影观后感4

今年正儿八经的贺岁档算是大年初一上映的成龙大哥的《大兵小将》,说实话影片设置的年代——充满战争的先秦割据乱世——和上来便是一场同归于尽的杀戮,的确与大年初一的“贺岁”不太符,然而成龙、王力宏的“大兵小将”组合和大哥一贯搞笑功夫的手法,却不会让笑声落下一点,而更重要的是,影片自始至终的对于家园的眷恋和小处着眼的大历史情怀,也在一副乱世智生的生存图景中,彰显了本片独特的人文深度。

成龙饰演的梁国“大兵”是一个“狡猾”的逃兵,他谨记父亲的每一句话,知道要活着,活着就是“挺好的”。所以他会设计很多诈死的手法,让身处银幕外的观众看了大笑,却也让剧中的人视之为“丢梁国的脸”。影片用一个乱世小人物的“智生”故事和他五亩田的简单梦想,让我们看到最原始的“智者生存”的框架。而这框架背后是对生之权利苟于乱世的本真渴望以及对幸福家园的单纯向往。

力宏饰演的卫国“小将”则是一个视尊严和荣誉为首要的国家领军人物。只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被小人物俘虏了,成为了换取五亩田的资本。其实从影片的名字我们就可以轻易得知影片这一逻各斯二元对立的架构模式。一大一小,一高贵一低微,一个贵为国主,一个命如草芥……但是很多真实和内里的东西却也在这样的对比当中获得了某种可贵的制衡,这一平衡点便是对生命本身的珍视和他们共同的对家国为表征的平静生活的向往,像大兵几次入梦的一大片油菜花田;像大兵历经与小将的一程后,放弃这个猎物,也摒弃以往的“猥琐”,没有给梁国丢脸地死去;像小将放弃没有所谓的尊严壁垒,降秦还百姓以生存,还国家以统一……

在这样的制衡点中,放了小将回到梁国的大兵,发现国家已被秦国灭亡,在这一当下,他没有再诈死,而是不屈地死在秦兵的乱箭之下,虽然没有完成父亲传宗接代的遗愿,他却走向了大写的人的精神回归,因此我们多少会被影片最后那略显煽情的一幕所打动;小将虽然在“和弟弟必须有一个死去,剩下那个继承王位”的兄弟阋墙中“孤独求败”,我们却仍会在兄弟二人“共御外辱”的情谊中唏嘘感叹。乱世出英雄,可我却觉得,乱世的无奈中才始见真情在。

因此影片这一切入历史的角度是值得称赞的,说白了,历史不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家国在时间上的累积么,历史可以在竹简和发黄的史书中瞥见吉光片羽,成为后人铭刻历史情思的承载,可其背后真正的牺牲和成全,委曲和执着,却并不会镌刻于任何一种可见载体,但我觉得,它却会随着一代又一代家园的变迁,融贯于一代又一代国人的血液,成为我们应对现世生存的智慧和态度,以及那亘古未变的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成龙电影向来的结尾字幕时的花絮播放,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影片最后的一抹悲情意味,让观众可以在演员们笑料百出的花絮中,不禁随着影片情节的自始至终再品味一番,最后走出影院那一刻会由衷笑说:嗯,真的挺好的!

大兵小将电影观后感5

《大兵小将》中主角只有两个,成龙饰演的兵与王力宏饰演的将,“兵”与“将”的冲突是观点的冲突、欲望的冲突、人性的冲突、也是世界观的冲突,原本没有对错,既可以说“战争是创造和平的必要手段”,也可以说“和平是避免战争的最-高境界”,都似乎有道理——关键看以谁的角度:于“统治者”而言,战争、扩张、吞并、劫掠是“大一统”的必要过程,反正打仗打的是“钱”、“兵”、“粮”、“金属”……只要不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就行;于“被统-治者”而言,安居乐业是唯一的愿望,“家有地五亩,种点油菜花”,朴素而现实的和平生活画面,大兵小将观后感。谁对?谁错?不知道,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可以“一言以蔽之”,成功者也是类型复杂,各有证明。《大兵小将》选择了“兵”的角度、“民”的角度诠释“朴素和平论”的美丽与光辉,这是中国孔-孟儒-学文化的“仁者爱人”的具象。

古圣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境界与理想,各种哲学体系与各种思想学派都用自己的标准-影响和塑造着不同社会的“中坚力量”,个人认为成龙饰演的“兵”从“修、齐、治、平”的不同层面大声宣示——“小人物”的自我定位是“大一统”的最高境界。

也许很多口水会说,“小人物”可怜、可耻、社会底层……强调一下,“小人物”是一种外在状态,“大人物”是一种内心境界,缺一不可。外在状态,是我们呈现给外部世界的动作与表情;内心境界,是我们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宗-旨与理想。这个世界不缺“大人物”。现在的美国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个性、自我、积极、张扬、力量……既有积极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消极因素。它塑造的人性从内到外流露-着强烈的“大人物”的自我暗示,于内在“精神境界”而言,完全正面,可是,于外在“处世具象”而言,大错-特错,君不见满街的“大人物”晃着薄膀子穿着面口袋梳着鸡冠头一眼不合挥拳相向,这种“大人物”只能使天下不太平,一旦不幸他当政掌权,结果用脚后跟也能想到,狂妄、霸道、贪污、恃强、特权、一言堂、强权政治、拳脚相加、枪炮说话、世界大战、民众涂炭……灾难呀,各个都是“大人物”,各个都是战争狂。

当一个人具备了“小人物”的外在具象,人自然而然的会学会求教、沟通、学习、倾听、理解、换位思考、不耻下问,会将自己置于“思考者”的位置而不是“统-治者”的位置,这样的人会善解人意,会通达睿智,会谦和儒雅,会德礼服人。如果这样的人性成为决策者-甚至执政者,人民幸甚;如果全世界-的执政者都有这样的人-性,世界幸甚;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人性,天地幸甚……

《大兵小将》讲述了一个朴素的“小人物”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至理,不用怕,只要内心怀抱“大人物”的理想,“小人物”的具象不会降低你的形象,恰恰相反,它会使你散发出光芒,人性的光芒。

12376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