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电影观后感

关键词: 无人区电影观后感,无人区观后感,无人区
泽璇0 分享 时间:

《无人区》是宁浩执导的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片电影,由徐峥、黄渤等人参演。主要拍摄场地集中在中国的甘肃的敦煌和新疆的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的戈壁沙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无人区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无人区电影观后感1

周六和老婆一起看了《无人区》这部电影,是部很不错的电影,有些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

一、文明来自科技发展,经济是文明的基石

电影开篇讲了个寓言:“一只猴子去吃桃子,总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两只猴子发现了一种方法,一个放哨,一个上去摘桃子,老虎来了俩猴都可以跑掉,又都能吃到桃子”,这里讲得是懂得分享和付出才是人类社会性的基础。而徐峥提到了火,仔细想来:人类科技发展至今,对火的掌握使用,确实是个关键。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类在原始社会时,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当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时,社会文明才会有很大进步,人们开始扶老携幼,进行更高的精神追求。而从世界上的国家来看,通常来说也是越发达的国家,社会文明程度越高。

“家贫百事哀”就是家庭的真实写照,从普遍意义上讲,富裕的家庭确实要比贫困的家庭幸福和谐(当然富裕不是指导富豪这种程度)。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能够让家庭幸福,努力赚钱致富,确实是一条必走之路。常绕膝于父母身旁,不如出去闯荡一番事业,更让父母骄傲;勤奋工作,改善妻儿的生活水平,远比家长里短的唠嗑更能让妻儿敬佩;而年轻时打下牢靠的经济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则能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和尊严。

二、大隐隐于市,幸福的本质

”生活太安逸了,就会被生活所累“,年轻人经常感慨,生活缺乏激情,缺乏刺激。而当一场车祸,一场变故,当刺激来临时,大家才能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是如此的弥足可贵。

生活是一种心态,态度对了,同样的环境,会有不一样的感观。电影里的跳舞女孩,得到一份助理工作,满怀感恩,对明天的生活充满了期许,是因为她之前的经历。

哈佛大学盛行的幸福课里讲到的'人生的四种模型中,既能体会并享受当下的幸福,同时不损害未来利益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现在的很多人失去了体会当下幸福的能力,无非是生活的起落和沧桑不够。而有了沧桑后,最美好的年华已然逝去。怎么解决?读书或看有意义的影视作品。文学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增加你求生的技能,但是多读书,能够让你短时间内体会到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本书带来的感动看似零散没有规律,却支撑起你独一无二的价值观。从而使自己不会陷入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生活状态,而能让自己保有意识,耐心品尝和体验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这最好的年华里,更显珍贵。

无人区电影观后感2

貌似最近看了挺多的电影了,但是没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点什么的冲动。今晚看完了《无人区》,心中有那么一丝的冲动,即使挺晚了,也想写点什么。

《无人区》的导演是宁浩,其实对他没什么印象,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不过拍的这部片子确实挺好的。先说这部片子的主题吧,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人性。人性恶,这里没有体现人之初,却更多的来渲染人性本恶。片子开头大肆的渲染人性的丑恶,不是唯利是图就是逃脱犯罪,在这里让人感到杀个人都没有能知道,想想500公里的无人区,有的只是荒漠,就是在那死了,没有个十天半月的谁会知道。

无人区这个环境给了犯罪分子可以猖狂的条件。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人性本恶,我想说的是人性恶中还残存的那一丝的善良。无人区中发生的`事,在我们看来能逃避就逃避,谁还愿意扯进这些恩怨中呢。片子在死了几个主要人物以后,逐渐达到了高潮。其实这部片子的人员并不多,没有那种多人海波澜壮阔,要是说这是一部大片的话,我想只有可以称得上壮美的背景了。

万里无人的荒漠,黄沙漫天,真有一种大漠孤烟直的感觉,那种场面,我想足以震撼人心了。单单场面就给人以荒凉,人心惶惶的感觉。想想在这种场面下能发生什么事情,其实可想而知。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他内心中的欲望以及丑恶的一面必定暴露无遗吧!但是,人性中仅存的那一丝的善良也在高潮中到来了。

主人公为了一个其实与他无关的女子,在自己命大活下来的那一瞬间,他并没有置身事外,在得知那个女子的命运将是被杀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去救那个女子。在那个女子命悬一瞬的情况下,他毅然的用自己的命换回了女子的生。其实我感觉片子到这应该算完了,片子的结尾反而用了一群天真的孩子来结束,我想这是用善良的孩子们来反衬人性的丑恶吧!也或许是说明人性的丑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的逼迫,社会的诱惑导致的!

其实我感觉每个人看这部片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是是非非自有人评判!

无人区电影观后感3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片中徐峥不断地在发问,最终他用一把大火给出了答案:“人类会用火”。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认为动物是靠本能行事,而人则懂礼义廉耻,有着一套行为规范来决定其可为或不可为。此规范是国法,是家规,也可能只是主流社会所认定的一些道德观念。但古人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点上来看,似乎人和动物又离得不是太远,善与恶的一线之差也许就在于环境允不允许,诱惑够不够。

看完影片后恰巧看了篇文章《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此文列举了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在短短3个月内杀死了80-100W原本是他们朋友,邻居,同事图西族人,仅仅是因为被告知图西人是坏人,然后军队发放了武器;_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机抽取的斯坦福大学学生角色扮演狱警和囚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验中包括发起实验的教授(典狱长)在内的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变身为魔鬼,开始虐待囚犯。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能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场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这就是所谓《路西法效应》。

而《无人区》则是以徐峥一个年轻有为的知法懂法的律师,却堕落成为一个企图毁尸灭迹的罪犯来应验了这一法则。你我皆是普通人,也许有着各色各样的小毛病,但自觉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扪心自问,当你碰到徐峥所处的困境,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则是锦绣前程,你会不会做出更为正确和理性的抉择?而堕落通常是连锁反应,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直至堕入地狱。值得庆幸的是,余男的出现给了徐峥机会,让他克服自身的恐惧,贪婪和怯懦,最终拯救了对方,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用挺身而出和一把大火验证了:“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是人。”

片中徐峥名叫潘肖,英文名叫肖恩,十分巧合的是此片的某些场景设定和肖恩潘主演的西部片《不准掉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烈日炙烤下的.西部,不见尽头的乡村路,满怀恶意的小镇居民及身处绝境对人性的考验。也许这也是宁浩导演对此片的致敬吧。

看完《无人区》心情非常激动。总所周知,中国电影起点低,又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以这个标准,《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了。虽然和国外一流的影片相比,某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结局稍嫌突兀。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余男由于徐峥的牺牲而最终获得新生来拔高立意,但过于直白,与整个电影的基调不太相符。不如《泰坦尼克》中,我们可以从老年Rose身边的那些照片中推断出Rose虽历经劫难,但最终还是如Jack所希望的那样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样会显得更为含蓄和高级。另在黑色幽默部分有生硬和用力过猛之嫌,虽然观看过程中很多观众被逗乐了,但那种苦涩感还不够深刻。无论如何这是继《让子弹飞》之后第一部让我热血沸腾的中国影片,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为宁浩导演鼓掌!

无人区电影观后感4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谈到了善与恶的故事。五百里无人区,没有规则,似乎只有弱肉强食。宁浩的电影总能给人剧情上的惊喜,处处都是掩藏的伏笔。一个小小的意外,却能让剧情合理的翻转。

12890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