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蝴蝶的电影观后感(2)
单亲家庭,背着黄色双肩背包,喜欢NBA的小女孩艾尔莎,每次放学,在明灭着阳光的树荫下独自奔跑。其他的同学全都似小鸟一般投入了校门外等候已久的父母怀里,而艾尔莎却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话亭旁边的长木椅上,等待着妈妈伊莎贝拉打来电话。从夕阳黄昏流岚,等到傍晚初星零月。小小的手掌,只是想抓住属于母亲手中的阳光。
一段旅程,一次心灵跋涉,一老一小,走过了万水千山。一路风景像记忆中的油画,鲜艳而明丽。金黄色的麦浪,经暴风雨洗礼的参天古树,还有艾尔莎摇晃灌木落下的五彩斑斓的毛毛虫雨。
不断奔波,找寻。最后回到宁静,归于起点。历经挫折、失望,于连仿佛寻回了比伊莎贝拉更重要却遗失已久的东西。而可爱的艾尔莎,在这段离家出走中寻回失落的母爱,伊莎贝拉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起眼的毛毛虫破茧而出,一阵颤动,缓缓展开了双翅。于连和艾尔莎睁大了眼睛,“瞧,这就是伊莎贝拉,我们在丛林里寻找,原来她一直在这儿等待着我们。”黑夜里会发光的蝴蝶在艾尔莎的手中翩然起舞,飘逸,最终远去,飞往生命的下一个旅程,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翅膀划过的优美弧线。“是我们两个找到的。”于连与艾尔莎相视一笑。阳光落在伊莎贝拉的翅膀上,闪闪耀耀,像水中闪出的七色霓虹。
关于蝴蝶的电影观后感5
也许我们始终无法窥清内心最想索求的感情,但我们仍能平静而安祥地生活下去直至终老。有谁能说那不是种幸福呢?然而,如果有那么一天,哪怕就是在电光火石间清晰地看见内心最为真实的追求,却已经不是可以放任自己去追寻的时刻了,是否就算是不幸呢?
蝴蝶,这么美丽而又沧桑的名字,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她破茧而出的惊艳与华丽:斑斓炫目的色泽在迎风展翅的刹那,带着义无反顾的凄美与悲壮。只是,生命短暂的.如同幻觉。而这个故事,与蝴蝶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叫“胡蝶”的女子。那个成熟而美丽的女人,有着长而卷曲的发,看似平静却深邃的眼神,举手投足间无一不散发成熟女子的知性与理性的美。这样的女子,是适合拥有一个完整而安定的家和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然后一直带着淡然而幸福的笑容圆满一生。如果没有邂逅那个纯真而率性的女孩,如果过往的记忆只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梦……这些个“如果”的存在,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无从得知,因为故事……一早就“写好”了。
所以,按照这早已安排好的剧本,她与她终将相遇,即使不在超市里,也会在城市的街道或角落里。缘分原来都是天注定,想逃开都是无用。
那个叫叶的女孩有着明亮而清澈的眼睛,活力而灿烂的笑容,她的目光总是毫无畏惧,仿佛能直直看进蝶的心的最深处。她对初次见面的蝶就说出“如果想哭就来找我”的熟稔的如同亲密朋友的话……她的青春,她的率性,让人会想念……青春的味道:明媚、清新、无拘无束、肆无忌惮。蝶无从说拒绝,也不想拒绝那种熟悉的热忱,开始一次又一次陷入回忆的旋涡……
那个名叫“真真”的少女恋人,那段曾经共度的快乐而放肆的时光,那段最终还是未果的爱情。像是一篇洋溢着香草味的散文,满载着少女时期的纯真和热情,记录着相互偎依的点点滴滴,在悠悠的岁月中,被剪辑成蒙太奇的画面,永不想前进,也不想后退,希望一直重复着仿佛没有终点的镜头,最终却还是在甜蜜中被现实残酷的拆撒所有的美丽碎片。
历历在目的记忆与叶直白的毫不掩饰的感情交杂,反反复复的在蝶的眼里错落,是窃喜的甜蜜,也是痛苦的折磨,是天堂,也是地域。理智与情感开始在心底激烈的碰撞,交战。渴望着对方的拥抱,却又推开了,逃开了,甚至借助于丈夫和孩子来约束内心的禁忌。违背真心的结果,只是把自己推向更为痛苦的深渊,在明白最为渴望的东西却害怕追寻后是无至尽的空虚和遗憾……遗憾……已经太多了……而自己的心意……还是忍不住早已陷落的感情,跑去找叶,抱着叶的蝶哭了……一切都已经无法再挽回。没有任何退路,即使面对着丈夫的挽留,还是也只能遵循着最为真实的内心义无反顾……
有人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幸福;那知道自己想要的却又得不到,或者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否就是不幸呢?蝶在错过了少女时期的恋情后终于在多年后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在家庭和感情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是勇气。是不想再沉沦在记忆所带来的遗憾中,所以遵循了内心。代价便是,放弃了家庭,是幸抑或是不幸?也许,不需得知,因为故事的结局早已经写好。个中滋味也只有故事里的人才能明白。
就如歌里所唱的那样“……若要错失永不能守,得到也不代表长久,假使快乐有尽头,痛苦也未会不朽……”一切,也许同幸福并无关。
关于蝴蝶的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