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2)
推荐文章
那几年,女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去哪儿了?”有一次,郭永怀出差归来,第二天,恰巧是女儿的生日。女儿等啊等,直到夜色沉沉,父亲才回到家里。女儿撒娇地搂住爸爸的脖子问:“你不是答应送我生日礼物吗?”父亲一愣,如梦方醒:糟糕,看这记性!他讪讪地拍下脑门,突然急中生智,指着窗外的夜空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我送一颗星星给你做礼物好吗?”“好,好。”女儿咯咯地笑了。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四)
1994年12月5日,西藏阿里狮泉河镇,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不足5000人的小镇竟有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向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作最后的告别。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以示决心。在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已是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公办学校和半数以上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中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由于他经常把工资分给贫困群众,领养孩子后,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然而,即使平日三餐主要靠榨菜拌饭将就,他也坚决不让领养的孩子跟他一样吃苦。为了补贴孩子们的生活费用,他甚至3次化名“洛珠”共献血900毫升。
第一次进藏时,孔繁森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赴藏时,他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药箱,以便工作之余为农牧民看病治病和分发药品。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处西藏西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气温常年零度以下,每年7至8级大风天达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征求孔繁森对于调任工作的意见时,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1993年春,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他马不停蹄地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在他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37.5%和6.7%。
正当阿里经济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孔繁森身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在为他料理后事时,人们看到了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款;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成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在孔繁森的追悼仪式上,许多群众站在他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无数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现场一副挽联十分醒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副38字的挽联,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五)
孔繁森给聊城留下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也赋予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独特的使命和担当。
2019年7月,学院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积极探索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当年11月28日,学院承办了全国“孔繁森精神研讨会”,一大批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与孔繁森的生前同事齐聚聊城职院,共同追忆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学院组织编写了《新时代的召唤——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照片背后的故事》等丛书,让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进课堂。学院以故事、案例等形式把孔繁森精神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并举办专题讲座、录制精品微课,打造有思想深度、理论温度、境界高度的思政课;组织开展专题研学活动,让学生亲临现场、触摸历史、激发情感。
在孔繁森精神熏陶下,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学生要求入党的多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多了,像孔繁森那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蔚然成风。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广大师生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在湖北等战“疫”一线,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火线入党;在防控后方,更有学院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热情奉献。不同的战“疫”形式,相同的战“疫”信念,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情怀和坚守。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传承孔繁森精神,牢记育人初心,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效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