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大全(2)
推荐文章
这些话更是让郭永怀归心似箭。
郭永怀在拒绝康奈尔大学的百般挽留,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国前,为了让美国移民局不再有借口阻止他回国,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那是在威廉姆.西尔斯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为他送行举办的野餐会上,大家依依惜别,有人为他惋惜,有人为他祝福。离愁别绪加上酒气氤氲,聚会的气氛逐渐达到高潮。
就在这时他突然拿出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用最快的速度将其全部投入正在烤着肉的炭火堆中,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就连妻子李佩也十分不解。
纸遇到火,马上燃烧了起来,仅仅几秒钟,就变成一堆灰烬。看着风中飞舞的一簇簇纸灰,他如释重负,再也没人能用这些来制约他了。
其实,在此之前, 他在自家院子里已经烧毁了一部分多年积累下来的科研资料和讲义文稿,如今再也没有什么文字的东西留存了。
1956年秋,郭永怀终于携家人登上回国的游轮。
郭永怀和李佩携手站在即将开往中国的“克里弗兰总统号”游轮的甲板上,想着马上就要回到祖国,心情格外愉悦。可就在游轮即将离岸的那一刻,甲板上突然来了一群气势汹汹的人,强行检查同行的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先生的船舱。
在一阵翻腾后,他们拿走了张先生许多手稿、文件。看着他们扬长而去的身影,大家终于明白郭永怀为什么烧掉自己所有的手稿。当然郭永怀早有准备,就算把手稿烧毁,所有的内容也早已铭记于心。
他知道,只有自己的脑子才是这些资料最安全的地方。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大全(四)
9月17日上午,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孔繁森日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东昌府展区举行新书发布会。人民出版社、聊城市东昌府区、孔繁森纪念馆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书选自孔繁森生前亲笔写的大量的日记,主要记叙了孔繁森从1972-1994年间的工作感悟、会议记录、管理记录、问题分析、处理方法、思想经历、发展数字以及少数民族工作政策等内容,这70万字的日记记录着他在西藏的足迹和辛勤付出,同时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也是孔繁森同志弘扬和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的宝贵见证。
孔繁森从1979年开始两次进藏,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担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1988年10月到1992年底担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不幸因公殉职。孔繁森是在党的培养下,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日记记录着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在生活中的困难,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路子上,并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
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日记上能反映出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他每天都要看上两遍孩子们给他寄的明信片儿,但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党和人民重托,他舍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了自己的幸福。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和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党的宗旨党高度统一。
从日记记录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孔繁森是满腔热情的开展工作,开拓进取,务实求效。1979年,他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在岗巴的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全县的乡村和牧区。八八年,他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到任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提出了发展拉萨教育的对策。
日记非常细致的反映出在西藏工作期间,每到一处,孔繁森都会开展细致入微的工作,将农牧民家的情况、家庭情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孔繁森同志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主动学习藏语,并经常求教于藏族干部,在他的日记本上有多数学习藏语的记录,他分管拉萨市教育,是专门摘抄了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加以研究,他在很多场合提醒干部,领导干部要加强理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孔繁森同志作为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
今天,我们怀着虔敬之心,反复品读他留下的文字,一次次感受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孔繁森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成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孔繁森日记》的出版将有助于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赓续传承,让更多人从他的精神中汲取磅礴伟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大全(五)
“希望孔繁森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出聊城、走向全国,让孔繁森精神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让更多的人理解孔繁森精神,热爱孔繁森,学习孔繁森,同时期盼有更多的像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来,让党员干部像孔繁森一样做人、做事、做官。”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兆本在孔繁森精神研讨会上深情地说。孔繁森同志事迹宣传期间,张兆本任中组部新闻宣传处处长。
6月27日,孔繁森精神研讨会在孔繁森同志故里东昌府区五里墩村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举行。研讨会上,部分老领导和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研究角度缅怀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对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弘扬路径进行了交流硏讨、深刻解读。
孔繁森是一面如何做合格党员的镜子,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起点上,迫切需要弘扬新时代孔繁森精神,让孔繁森这面透视灵魂的镜子更加璀璨夺目,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玉建曾在孔繁森同志身边工作,时任阿里地委副秘书长。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孔繁森精神的学习宣传、践行传承。研讨会上,李玉建介绍了孔繁森精神对后来人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繁森精神是‘老西藏精神’的具体体现,孔繁森精神就是一种无穷强大的力量,影响了很多人的世界观,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是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孔繁森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聊城市将继续发挥好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扎实践行孔繁森精神,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历久弥新的孔繁森精神成为培养干部、教育干部、塑造干部的生动教材,让孔繁森同志的个体形象变成新时代聊城广大党员干部的集体形象,进一步汇聚起“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聊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大全相关文章:
